首先在参观八路军驻京办事处之前,先进行了资料查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经谈判,达成共同抗日的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为加强国共两党的联系,中共中央在南京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在南京时,租用傅厚岗66号(现为青云巷41号)作为办公用房。这里原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公馆,他与周恩来有师生之谊。这里就成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指派李克农到南京任办事处处长。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照战斗序列,将八路军编为第十八集团军。因此,办事处又称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博古是党中央代表,叶剑英、李克农等是党中央派出人员,办事处又是中共中央驻京办事处。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办事处于12月初撤离南京。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国民党政府首都设立的第一个公开办事机构。它从设立到撤退虽然只有3个多月,但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它营救、接待了1000多名身陷囹圄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使大批同志重新回到党的队伍中,继续担负起革命的重任。在此处,他们看到了很多当时的场景,站在当时伟人站过的地方,眺望同样的风景,吹着不同时空的风,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进入大门,摆放整齐的桌椅,红色花纹的沙发,电风扇吱哑哑的转,在右手边的桌子上,放了一本游客留言簿,签上了自己想要说的话:
一楼是叶剑英同志的办公室和卧室,二楼是李克农同志和博古同志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他们的照片以及手稿的复印件,可以看到他们当时的日子十分艰苦朴素。
在纪念馆里,他们也能看到一些老物件,有叶剑英的一件皮大衣、李克农的名片和眼镜等。纪念馆还为参观人员配备了语音导览器,参观者可以凭身份证免费借用。
收获与思考: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除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所做的贡献,还有一批有志青年勇于献身于国家。正如我们在这所纪念馆里看到的叶剑英同志们一样,他们最先觉醒,却又最先死去。少年不坠青云志,虽死犹生护中华!他们一心想要成为一个报效国家、报效民众的人,立志为国家而献身,决心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众的幸福而牺牲一切,义无反顾,犹死不悔。
他们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个个名字,不是那简单带过的一句话,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奋斗终生的目标。我们不应该只是把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当作一段历史,而是要永远铭记,他们所为之奋斗终生的生活,我们已经过上了。他们披荆斩棘走过的路,我们怎么可以忘记!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不能从一个方面单独的评价好坏,历史书上没有写,并不代表以顾维钧为代表的外交官没有在巴黎为中国人而努力,弱国无外交,他们扛着历史的重任,没有在那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历史书上没有写,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邓中夏、赵世炎、章士钊等人的名字。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付出。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奉献精神,砥砺前行!
文案: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图片: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排版:虞晓沁
指导老师:马雪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