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村支书”
——记青海省湟中县大才乡前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宝祥
既然前沟村的党员群众相信我,让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我就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马宝祥
马宝祥出生在湟中县大才乡前沟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党员,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头致富,热心公益事业,创建“宝祥”奖学基金,多次参与公益捐助活动,大力支援玉树抗震救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望。
创业致富 回报家乡
15岁那年,马宝祥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走上了搞副业的道路。1993年他购买了一辆货车开始跑运输,常年奔波在青藏、川藏公路上。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运输车辆也从当初的一辆增加到三辆,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1998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遍了神州大地,青海迎来了新发展机遇,也给马宝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年他又开始了自己艰苦的路桥建设生涯,在施工过程中他严把质量、重视安全,良好的信誉使他得到了更多的工程。“质量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这样的施工理念多次受到有关单位的赞扬。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马宝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众乡亲。他努力打拼奋斗,决心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换取收获,回报社会。1996年以来,他在汽车运输、路桥施工中为乡亲们提供2000多个就业机会,增加了乡亲们的经济收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宝祥深深懂得,要想摆脱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强教育事业,让孩子们上得起学。2006年,他为大才乡小学捐款6000元,2007年捐款6600元,2008年捐款8000元,2009年捐款1.24万元。2009年11月,他捐款1.3万元,成立了“宝祥”奖学基金。2010年7月,马宝祥拿出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奖励的1.2万元奖金,为大才乡中心学校购买3000元的教学设备,其余9000元全部捐赠给了“宝祥”奖学基金。在他的影响下,前沟村好几个个体老板也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他坚信“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世界必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湟中县人民政府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捐资助学先进人士、大才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抗震救灾 奉献爱心
2010年4月14日,从格尔木赶往西宁途中的马宝祥从收音机中听到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在征得青海省红十字会同意后,他立即召集儿子、女婿、弟弟、妹夫等7位亲友组成了一支应急救援队,带着矿泉水、方便面等价值5000多元的救灾物资,于14日晚上8时许从西宁出发,连夜驱车赶路驰援震区,于15日早晨8点多赶到灾区,顾不上休息和吃饭,他便及时与灾区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申请到了搭建帐篷的任务,立即组织救援队投入到紧张的搭建工作当中。随后,他带领亲朋好友争分夺秒,紧张施工,目的就是争取早点让灾民住进帐篷。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终于在16日凌晨1点完成了24顶帐篷的搭建任务。满身疲惫的他们用方便面、矿泉水充饥后便和衣而睡,准备投入第二天紧张的救援任务。16日早上6点左右,强烈的余震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他们按照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当地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再次投入到了分发运送救灾物资、清理废墟寻找失踪人员等工作中。16日至17日,装卸运送救灾帐篷500顶、棉被1000床、大衣1000件,并将这些急需物资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白天他们认真负责地做好分发运送救灾物资、清理废墟找失踪人员等工作,晚上又顾不上休整,连夜为附近临时居住的老人和孩子们送去棉被、送衣物200多件。为方便救灾工作,他将自己的两台运输车辆无偿提供给灾区红十字会作为工作用车,他本人担任“临时司机”驾车奔波于各救灾点。他说:“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出一点力,尽可能多为灾区群众做点事。”
赢得群众信任 勇于服务百姓
大才乡前沟村属绝对贫困村,推选出群众信任、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党支部书记,是全村群众关注的大事。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马宝祥高票当选党支部书记。“既然前沟村的党员群众相信我,让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我就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是马宝祥当选为大才乡前沟村党支部书记时的郑重承诺。
当选村干部后,马宝祥开始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改变村貌、发展经济、增加老百姓收入上来。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征订了《农民文摘》、《中国农村工作通讯》等刊物,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上任后的马宝祥,自垫8000元资金,对前沟村“两委”办公室进行扩建改造,重新修建了围墙,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他坚持从制度入手,规范村“两委”运行,建立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每周一、三、五留守一名村干部,方便群众办事。为尽快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积极从有关部门争取面粉40吨,解决了缺粮户的生活困难。当他看到村上还有很多农户依旧居住在20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屋中时,他又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反映,积极主动向民政部门争取到危房改造项目50户,使困难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以极大改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