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义(左三)走访联系帮扶的贫困户。
依托蓝莓等产业,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蓝莓认证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带动1万5千多户、近6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了贫困;建设马鞍山生态体育公园、推行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近五年来实施教育项目149个,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群众……今年6月,王镇义调任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但说起麻江“翻天覆地”的变化,麻江县党员干部和群众总会发自肺腑地说一句:“感谢我们的镇义书记!”
一肩扛起“硬担当”,万缕柔情皆为民。回顾在麻江这片热土上奋斗的8年多时光,王镇义说:“更加坚定了我为民造福的初心!我深刻感悟到,只有时刻把民生这件大事装在心里,访民情、解民忧、惠民生,真抓、真干、真担当,才能汇聚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磅礴力量。”
“小浆果”撬动致富“大产业”
为推进凯里麻江同城化建设,推动黔东南州加快发展,2015年1月,根据贵州省政府批复,麻江县的旅游重镇下司镇和工业重镇碧波镇正式划归凯里市。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麻江县急需寻找新的产业来攻克最后的堡垒。
在转折发展的重大关头,根据组织安排,王镇义由麻江县委副书记、县长转任麻江县委书记。“当时感觉千斤重担在肩,最迫切的就是提振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发展信心。”
在担任县长时,王镇义就走遍了麻江的山山水水,但要找到新出路,还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调研过程中,山坡上一株株蓝莓吸引了王镇义的目光。“1999年,我们从南京引进蓝莓试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有2万多亩。”麻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蓝莓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文光忠说,由于品种过多、粗放管理导致产量低,内销为主、外销渠道不畅导致价格低,加之自然灾害影响,那时全县蓝莓产业正处于低潮期。
王镇义敏锐地感觉到,眼前小小的“蓝浆果”可以有大作为。然而当时从县委县政府到乡镇农村,很多人对此打了问号:十几年都没发展起来的产业能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么?蓝莓产业见效慢,会不会影响脱贫进度?怎么才能增加蓝莓产业的效益?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王镇义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浙江杭州和丽水、云南大理和曲靖调研当地蓝莓产业发展情况;电话咨询、上门请教并邀请专家到麻江实地考察论证;带着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一起进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了解蓝莓产业发展情况。
调研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全县明确了发展目标:推进蓝莓全产业链发展,从农业中抓出工业来,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脱贫奔小康!2015年底,王镇义一字一句斟酌全县“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展蓝图跃然纸上。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全县干部群众在王镇义的带领下立即行动:与贵州科学院合作建成蓝莓工程技术中心,解决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病虫防控、贮运保鲜及精深加工等技术难题;组建农文旅园区管委会,成立县级国有企业,先行先试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降低群众发展风险;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由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开展蓝莓加工、产品研发、电商销售,延长产业链条;规划建设集仓储、研发、加工、检测、销售、物流为一体的蓝莓交易综合体……
经过几年发展,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占全国的8.9%,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蓝莓产业涉及全县7个乡镇(街道)46个村,每年带动2万多人参与产业发展,稳定帮助6710户贫困户脱贫。
曾经的3个深度贫困村——青山、小堡、靛冲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14年底,三个村共有贫困人口726户2614人,贫困发生率平均为44.63%,是全县唯一一个深度贫困村集中连片区域。如何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成了三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王镇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到三个村帮助谋划发展思路。在他的推动下,三村成立了联合党委,统一发展规划,整合土地等资源,大力发展蓝莓等产业,探索出一条弱村抱团发展的新路子。2018年,三村顺利脱贫摘帽,2019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村‘聚’变,离不开镇义书记每个下村调研、悉心指导的日日夜夜。”三村联合党委书记李兰萍深情回顾。
站在位于靛冲村的山春园蓝莓基地,满眼青绿。正值采摘季,远处山坡上的群众正忙碌着。王镇义感慨道:“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去年年底,围绕壮大“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王镇义又提出“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合作社公司化、农民职业化”“三化”改革,助推蓝莓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做“民生”事不做“名声”事
“坚持做‘民生’事而不是‘名声’事,这是我一直坚守的信念。‘民生、民心’一刻也不敢忘记。”王镇义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大到脱贫攻坚小到街道路灯,始终把“民生”二字深深烙印在心中。
2012年底,王镇义来到麻江工作,“车开进县城,感觉像到了乡镇。路灯绑在电线杆上,车辆随意停放,有的路段到了晚上就成了停车场。”
“需要点亮的不仅是一盏灯,还有群众的心。”王镇义说。牵头住建、交通等部门用脚步“丈量”县城的道路街巷,安装路灯、规范道路交通标识,将原本计划建成住宅的几块“黄金地块”调整为公共停车场。“那时,他完成工作后也不回家,即使深夜还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巡查,看到哪个路灯不亮,立刻给住建局长打电话。”县委巡察办主任李光辉曾在王镇义身边工作,回忆当时细节,“当时几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怕深夜接到他的‘群众热线来电’”。
街道整洁明亮了,王镇义又发现了新问题:“一到晚上,街上冷冷清清,群众没有茶余饭后的好去处。”王镇义决心动“大手笔”,帮助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新风尚,激发县城活力。他推动改造修缮了老年活动中心、风雨篮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仍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就在王镇义为此苦恼之际,位于县城西南部的马鞍山进入了他的视野,这里虽然是个弃土场,但交通方便,区位条件良好,适合建成城市公园。
这个大胆的想法却不被看好,“缺钱又没人,大多数人觉得这个项目是‘天方夜谭’,但这是惠民利民的好事,我下决心一定要办成。”王镇义回忆,他带着干部四处筹措资金,严把质量关口,一座拥有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环山健步道,集全民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文化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马鞍山生态体育公园拔地而起。
2015年元旦,公园正式开园,并举办了第一届游园会。“那个热闹的场景至今仍印象深刻。树起来的不只是运动场馆,还有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王镇义说。
仲夏的夜晚,走进马鞍山生态体育公园,跳广场舞的、打篮球的、游泳的、吹芦笙的,处处欢声笑语。“县里的干部是干实事的干部。这个公园不光是县城居民喜欢来,农村居民到了县城都要来这里玩一玩,其他县的群众可羡慕我们啦!”经常来这里锻炼的群众连连竖起大拇指。
民生事无小事,王镇义牢牢把民生事记在心上,落到实处:
2017年起,大力推行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将乡村医生参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稳定基层医疗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改善就医环境,真正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
全力推动多所校舍新建、迁建、改造,全面落实教师待遇,抓好教育保障,不让一个适龄孩子掉队。近五年来,麻江县实施教育项目149个,总投资4亿多元,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新增运动场面积5万多平方米。
推动建立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底线兜住、边缘扶助、急难稳住”目标。
……
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同时,王镇义时刻牵挂着他帮扶过的群众。坝芒乡水城村是王镇义结对帮扶的联系村,每个月他总要到村里看一看。去年10月,他照例到村里了解情况,村支书罗传彬一见到他就立即汇报了一个特殊情况:13岁离家、走了25年的村民罗世海因为疫情在外无法就业,刚刚被相关部门通过救济渠道送回来。
走进罗世海家,眼前的情况让王镇义沉默了。由于多年在外打工、无人打理,院坝杂草丛生、房屋漏雨,一家4口挤在一张床上。罗世海说:“老婆看到家里的情况一声不吭走了,我现在一个人带3个小孩,快撑不起这个家了。”“有党委政府在,你就不会被落下,一定要树起信心!”王镇义动容地说。
了解情况后,他当即安排从调研经费中拿出5万元,让村里帮助修缮房屋,联系相关部门为3个孩子办理户口,并落实救助政策。去年腊月二十七,罗世海家的房子完工了,腊月二十八,王镇义带着和县委干部一起凑钱买的家具家电和生活用品再次来到他家。“感激,说不完的感激!今年稻谷丰收了,我要送王书记一袋新米。”罗世海用最朴实的话表达着感谢。
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自觉带头担当实干
俗话说“众雁高飞靠头雁。”作为县委书记,王镇义坚持做班子的领头雁:“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王镇义带头落实抓基层党建责任,充分发挥县委协调各方、统领全局的作用,做到以党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他在全县推动“六好六强”党建扶贫示范村创建,开展党员承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亮身份、亮职责、亮目标“一诺三亮”活动,推行“三联三增”、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他的带领下,麻江先后有5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全省“两优一先”表彰、57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全州脱贫攻坚“两优一先”表彰,全县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连续5年在全州排名靠前。
“爱学习、肯钻研”是麻江县委班子成员对他的一致评价。王镇义虽然工作很忙,但总会抓住点滴时间,潜心学习党务、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和业务部门的同志有共同语言。”不仅如此,王镇义还先学一步,倒逼其他干部共同学习进步。
“每次开会前,书记都要把政策吃透、把问题搞准、把措施谋实,当部门业务不熟、政策不懂、汇报不清时,都是书记来‘补课’。后来召开会议前,各部门负责人都会提前‘做足功课’。”麻江县委办公室主任陈来明说。
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住建局要更换县城路灯,住建部门有关同志拿着样品画册请王镇义拿主意。“这些样品的主管厚度有多少,油漆用哪种喷涂方式,光源用哪种,节能效果如何……”王镇义一连串的问题让前来汇报的同志红了脸。从那以后,所有部门负责同志都做好“万全准备”才向他汇报工作,努力做到“问不倒、一口清”。“后来那位同志做工作越发专业,我再也问不倒他了!”王镇义表示,“刨根问底”让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发生很大变化,工作态度更加严谨、工作方式更加务实高效。
带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是县委书记应有的本色。“不能只动嘴皮子,要带头冲锋陷阵,其他党员干部才会跟你上。”王镇义对担当有自己的理解。
“书记对事业很有激情,总是带着我们攻坚克难。”麻江县副县长吴亚栏说,2016年,她还是县农文旅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时,想在宣威镇卡乌村种植观赏菊花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但对如何进行产业布局一时找不到突破口。这时,王镇义的一通电话激发了她的灵感:“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一片花海、一壶花茶、一杯花酒、一室花韵等等,请你们认真研究,如果可行,明天中午来贵阳,我们定一下方案。”吴亚栏这才想起,书记正在省里开会,会议间隙,他一直在寻找破局方法。后来,他们以此为切入点,围绕“七个一”工程,帮助该村建成菊花园,走出了致富新路。
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中真关心实关爱。干部下乡走访,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年轻干部的个人问题长时间没有解决,王镇义碰到总要关心进展……许多党员干部表示:“书记的细心和关心,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人心齐,泰山移。”在王镇义的带领下,麻江全县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取得了许多傲人成绩。从北京载誉归来,王镇义在州委常委会上发言时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饱含多年来同我一起并肩战斗同志们的心血!”
沉甸甸的荣誉是“赶考路”上的新动力。王镇义说:“我将在凯里市委书记这个新岗位上马不停蹄,在追梦路上继续赶路,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新的更大光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