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沂蒙母亲”王换于的一封信

2022-02-22 15:43:33 共产党员网

敬爱的于大娘:

  您好!我想这样称呼您可能会更亲切一点吧!很遗憾我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才了解到您以及背后的故事,但在深入学习之后我深深地被您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震撼。

  1938年沂蒙的冬天寒风格外凛冽,但丝毫没有冷却您那颗炙热的向党之心,在这一年您迎来了“双喜临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名字。1939年,八路军第一纵队来到了您的家乡东辛庄,从此您和人民军队便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组织要什么,俺们就给他们送什么”。——您敢做抗日壁垒户。在那个艰苦卓绝、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面临着日寇的连环扫荡,老百姓对新入村的抗日队伍缺乏了解,而避之不及,是您带着自己的儿子、儿媳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积极动员,号召乡里乡亲们支持革命、支持抗战,才推动了革命思想在沂蒙大地的传播。您不惧危险,主动将自己的家作为党和军队的抗日壁垒户、部队扎寨开会的落脚点,您细心照料着战士们的衣食住行、照顾伤员,甚至主动请缨翻山越岭传递70多封重要信件,及时保障了人民军队的对外联系。我很难想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可以支撑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来回穿梭,您告诉我们这是源于对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信仰。

  “照料好孩子也是为了抗战”。——您用生命守护遗孤。有天您看到了随军战士的孩子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您觉得好生心疼,主动请示成立托儿所,将孩子们分散到可靠群众家中代养,方便有个照应,战士们也能专心打仗。当获得同意后您迅速组织成立了东辛庄抗日战时托儿所,挑起了抚养和照顾抗战将士子女的重担,前后共计抚养了86个孩子。有次您看到了有个烈士的孩子饿得只剩皮包骨头,出于母爱和革命的责任感,在粮食和奶水不够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儿媳用奶喂养,而您的亲孙儿只能吃粗粮;为了保证烈士遗孤们的安全,您带着孩子们躲山洞,最长的一次在洞里住了两个多月。在您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托儿所的孩子们均健康成长,而您的4个孙儿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最终您的奉献没有白费,每一位在沂蒙大地上喝过奶水的孩子,都没有忘记您的养育之恩,都亲切地称呼您为“沂蒙母亲”,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反正我都是快60岁的人啦,死了也不算少亡”——您用行动践守承诺。有天,马保三同志找到您,委托您精心保管好《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并嘱咐道保管好这本书比掩护一个战士或干部还重要。您为了不让这本书落入敌人手中,为了掩护书中所载大批革命干部者的生命安全,您将它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即使面对日寇和匪徒的威胁殴打,即使鲜血从您的头上、嘴角流淌出来,您始终未曾透漏过书中的一个字。正是您在关键时刻的急中生智和拼死保护,正是您不忘入党初心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立下的承诺,最终这本书才在几经风险几经波折下安全保存了下来,并在38个年头之后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填补了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士代表联合大会资料的空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您用满腔生命践行着入党时的承诺,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党爱军的真谛,您用无私奉献谱写着“沂蒙精神”的颂歌。在新时代下,我们将继续踏寻着您的足迹,继续传承好发扬好“沂蒙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勇毅前行。

您的后辈
  2021年5月28日

责任编辑:杨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致“沂蒙母亲”王换于的一封信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