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信息分院于2021.2.23—2021.7.1进行“共同学习党史",“建党一百年,红色朗读者”,即"一百天朗读一本党史书"活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
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和基本纲领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中国还有2/3的地区,约有2.9亿农业人口的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新解放区和待解放区,封建土地所有制仍然严重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分批实行土改准备工作。中央明确规定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根据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对于地主分子,同样分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让其在劳动中改造为新人。
——节选自《党史必修课》
党史必修课.jp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