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4:国有文明路长行

2021-01-18 19:30:09

国有文明路长行

地理与环境学院   王倩

如果说文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那生态文明则是国家稳步前行的“马达”。从古时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理论思想;从马克思曾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再到曲格平所言“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从古至今,贯穿中外,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我们向大自然伸出的友谊之手,只有在留住这份文明,我们的路才能够走得轻松,才能走得长远。

在我看来,从浅层的含义上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带来绿水青山。但事实上,生态环境建设并不仅仅止步于此。它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有它不同的意义,而这些就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人民来说是普惠民生的福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诗词其实更好地说明了我们从过去到现在面临的尴尬的处境。大自然才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过去的我们在追寻财富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对于美好的向往让我们奋勇向前,但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转过头来却发现,我们所学会追寻的美好生活其实是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而这个环境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当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回头看,去追寻着最原始的自然的和谐。 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领导人看齐,去守护这份文明,去拥抱蓝天呢?

与大自然握手,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了人们的一个习惯。大自然对于我们人而言,不仅仅是生存空间,还是一种精神寄托的不冻港。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寻觅大千世界的安详;朱自清于荷塘月下中体味朦脓的美;山水画家卢禹舜在自然中找寻灵感。有了自然的美,生活开始不是单一的,你是否也曾想自己老之将至时与老伴一起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感受生命与自然重叠的祥和。好的环境让我们从里到外都是舒适的,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给我们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对生活更加有了期待与向往。

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而言是更上层楼的变革。

有人说,社会的发展是工业文明推动的,我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奠基石。工业中的哪一样东西不是取自自然?我们眼中的高科技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精美的礼物,哪怕小到一个细小的零件,它都是来自于大自然中的矿产资源。我们应该逐渐的意识到,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基础之上,社会的发展靠着工业的推动,却是我们在消耗着我们的大自然。正如李克强总理记所说的“环保也是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社会而言,是一场无声的变革。它不能立马见到成效,但是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社会的齿轮向前行进。若要问世间最完美的艺术品是什么,我想说那大概就是社会与生态的结合体吧。只是这件艺术品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是文明修复师,让她更完美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而言是前行路上的动力。

君不见,2017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君不见,我国能源结构已逐步转换到清洁发电,越来越多依赖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电力,煤炭需求持续回落;君不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也从末端治理开始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一切的变化你看不见摸不着,但于国家而言,生态文明的建设意味着中国将进入绿色能源时代,带动全球碳排放负增长。国家的发展是不能离开文明,更不能够离开生态文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态文明建设当然不是虚有其表的空壳,华丽的外衣下也要有真实的内涵。我们需要有所行动,小到每个人,大到国家政策,上行下效,迈着整齐的步伐,让生态文明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是至关重要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说到过,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青年人是国家的新活力。因此,对于他们的思想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让生态文明走进课堂也是我们可以可以考虑的一种途径。想要真正将生态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还要从娃娃抓起,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将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小培养,让他们将与自然和谐相处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代代相传。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注入新生命,新活力,让这种文明薪火相传,源源不绝。当生态文明已经深深扎根我们的脑海当中,前进的道路中的再大困难我们也能迎刃而解!

你看那山光水色与人乐,说不尽无限好,吾愿与君同行,与君共勉,让文明走在前头,让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握手言和,并驾齐驱,国有文明路长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我们向大自然伸出的友谊之手。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给我们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