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治未病”,“1+2+3”协同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4-17 12:40:37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中小学生因抑郁、厌学、霸凌、耐挫力差等原因导致的悲痛事件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筹谋划,制定出台一系列举措,不断从高度、广度、深度、力度上有序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极大减少了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

高校作为在校生心理育人的最后一个阵地,确保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辅导员作为心理育人的一线参与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时,深切感受到更多是治标,而非治本,辅导员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消防员,而非预警员。通过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困扰的回顾性调查和一系列危机干预案例回溯分析,发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与中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对于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甚至曾有自伤自杀经历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就已失去平衡,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及心理关怀,这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难题。

为了破解这个心理健康领域的痛点难题,学院计算机系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立足预防、识别和早期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托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三大优势资源: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分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育人丰富经验的辅导员,积极探索与学院周边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协同共育和心理危机群防机制,坚持预防为主,注重关口前置,将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阵地向前转移,运用现在的经验来解决未来的问题,党建引领合力治未病,逐步探索形成“1+2+3”心理协同育人新模式。

其中,“1”代表一所高校,“2”代表高校周边两所中小学,“3”代表三进措施

一、进支部创课备课

计算机系党支部由党员辅导员牵头,以支部为阵地,邀请全院专兼职辅导员共同围绕心理育人这一核心任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集体创课备课,如图1、图2所示。在备课研讨过程中,全体教师通过调研备课轮流试讲评课切磋完善课件的流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把握中高考前期、春秋季开学、“5·25”心理文化节等关键时间节点,精心制作《调适情绪、绽放青春》《直面焦虑,减压赋能》等精品课程,精心设计适合青少年的互动游戏。

图片1

1 支部党员教师带领团队成员创课备课

2

2 支部联合学院各分院部门教师开展磨课研讨

二、进学校共建挂牌

20233月以来,支部先后与南昌三中高新校区和南昌立德朝阳中学挂牌共建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协同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协助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和宣传教育,针对中小学生群体可能发生或已经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提供一套心理预防及治疗系统方案,快速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在互利共赢中夯实心理健康教育长效发展机制,实践基地如图3所示。在党建引领下,支部党员教师指导、组织、统筹挂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工作,形成教育目的贯通、教育内容汇通、教育方法融通、教育评价打通、教育资源互通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促进大中小学纵向一体化心理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3

3 支部与南昌三中高新校区挂牌共建心理协同育人实践基地

三、进班级教育宣传

计算机系党支部积极调动高校心理健康优势资源辐射引领效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育人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支部党员教师带领30余名辅导员分批次进驻70余个初中班级,对3500余名师生开展情绪调适及中考减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同学们解决困惑、疏导情绪,引导他们积极探讨应对压力与困境的有效策略,反思自己看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着力培养中学生悦纳自我、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关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理性平和、勇于担当家国情怀的能力,促进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协同发展。活动照片如图4、图5所示。

图片4

4 支部教师到南昌立德朝阳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图片5

5 支部教师到南昌三中进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支部不断创新工作路径,开展心理知识专题宣讲、心理科普展览、心理素质拓展、家长及教师心理讲座等普适性科普活动,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的高度认可,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创建一片晴朗的心灵天空,助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历经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系党支部成果构建的 “1+2+3”新模式,真正实现了高校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分批次、分时间、分年级进驻挂牌中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心理协同育人实践活动。

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点对多教育局限,转变为多对多的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师资不均、应急处置经验缺乏以及心理课程开设不足等诸多难题,让帮扶更精准、效果更显著。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考虑精力时间因素,高校可选择周边两所中小学共建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家校合作及区域协作等协同育人的方式,打破大中小学段壁垒,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与专业优势,引领并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熊阿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建引领治未病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