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引航·木石筑基”——土木工程学院品牌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红土引航·木石筑基”——土木工程学院品牌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立足专业特色,精心打造"红土引航·木石筑基"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一、品牌介绍
(一)品牌名称:红土引航·木石筑基
(二)品牌内涵: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土木学科特色,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培育师生“精益求精、安全至上、绿色低碳”工程价值观及“大国工匠”精神,弘扬奉献担当。引导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基建和现代化大局,立志为“建造强国、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秉持“红土引航·木石筑基”内涵,以党建引领方向,以匠心筑牢根基,推动学院服务国家战略、促进行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彰显南梁精神“面向群众、顾全大局”时代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品牌口号:传承南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铸就土木梦想。
(四)品牌标识:
二、创建目标
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制造强国等建设指示,弘扬南梁精神。实施品牌工程,打造党建引领、深融学科与红基因的新格局。构建“党建+”联动机制,培育具大国工匠精神、建造强国信念、家国情怀的新人;激励师生创新进取,产出服务国家民生、引领绿色发展的标志成果,推动党建成为服务国家工程科技的坚强堡垒与标杆。
三、创建措施
(一)构建思想引领体系
理论学习创新行动:组织师生深入学习国家关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等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等形式,强化工程师的使命担当与安全意识。
工程安全与责任宣传工程: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匠心筑安”专栏,定期推送工程安全案例、防灾减灾知识、优秀工程师事迹、行业前沿动态,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与社会责任氛围。
价值观念培育行动:举办“工程安全·匠心筑梦”主题论坛,邀请行业专家、杰出校友、一线工程师分享在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技术应用、工程管理创新中的实践与感悟,引导师生树立精益求精、安全至上、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二)推进教学创新工程
党员教学先锋行动:设立“党员教学先锋”岗位,组织教师党员在核心专业课、实践教学一线发挥表率作用,承担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新工科课程开发(如BIM、智能建造)重任。
课程思政建设行动:将工程伦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岩土工程》、《工程结构抗震》、《防灾减灾工程学》、《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编写相关教学案例集。
教学创新促进行动:开展聚焦虚拟仿真实验、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工程案例教学等的教学创新研讨会、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交流,提升教学质量与工程实践结合度。
(三)实施科研提质工程
党员科研先锋行动:设立“党员科研先锋”岗位,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岩土工程灾害防治、工程结构抗震与加固、智慧建造与绿色施工等科研攻关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横向技术服务。
核心方向专项研究:围绕陇东及周边地区特殊岩土工程问题、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智能建造与工程管理创新等议题,组织跨学科(如地质、力学、信息)研究团队,开展系列攻关研究。
产学研用融合推进行动:紧密对接大型建筑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应急管理部门,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工程技术中心,推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智能建造装备等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四)开展学生培育工程
党员学工先锋行动:设立“党员学工先锋”岗位,发挥党员教师在学生专业思想引领、职业生涯规划、科技创新指导中的作用。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设计工程实践创新、安全文化传播、社会责任践行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系列,打造“结构设计大赛”、“岩土工程模型竞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周”、“重点工程项目参观实践”等特色品牌活动。
社会实践拓展行动:组织学生深入重大工程施工现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乡社区、检测鉴定机构等,开展专业认知实习、技术服务、安全巡查志愿活动、老旧房屋安全状况调研等,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12345"特色工作体系
一个传承:深化南梁精神。将"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组织师生赴南梁开展教学实习,参与乡村振兴基建项目。
二个坚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践育人特色路径。共建"党建+工程实习实践基地",实施"双导师制"(思政导师+专业导师)。
三个面向:面向群众需求,开展"土木工程科普进万家"等服务;面向地方行业前沿,成立科研团队服务地方建设;面向国家战略,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专业人才。
四个活动:理论铸魂活动、实践赋能活动、文化浸润活动和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实施"红色工地"计划,组建专业实践团队,打造特色服务队。
五个提升:提升政治引领力、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效能和品牌影响力。
五、成果展望
通过三年建设,已孵化重大科研项目3项,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培育具有卓越工程素养的学生创新团队5支。未来将持续深化"南梁精神育人模式",为全国工科院校提供可复制的党建与业务融合范本,让红色基因在土木工程领域绽放新光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