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共襄卓越--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推进会

2021-01-02 14:21:37 林峻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企业产业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新格局,12月29日下午,学校在第五会议室召开“产教融合,共襄卓越”——2020年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推进会。
  出席本次推进会的有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广东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东海,云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唐锦贤,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科荣,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邹珣,党委副书记、校长马若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邓永钊,副校长李培坚、莫秋婵等领导同志,校企合作的24家单位领导、企业代表以及学校各系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校副校长莫秋婵主持。

 马若义校长作欢迎致辞

推进会上,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若义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推进会欢迎致辞。马校长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对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学校与企业携手奋进、共襄卓越的康庄大道。本次推进会的举行,标志着学校与参会的企业、单位在合作办学、协同育人方面又迈出了新步伐。马校长期望以此盛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契机,进一步紧密合作,促进企业需求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环节,更加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共同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新担当。马校长表示,有各级领导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有各位企业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校企合作办学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翔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邝玉发言

广东诚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成芳发言

翔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邝玉和广东诚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成芳代表合作企业分别发言。他们表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各企业的合作,将为校企双方实施产教融合、精准育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实践平台。企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才,企业的战略实施离不开智慧,本次校企合作,作为企业方将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平台,相信只要真诚合作,必定能达成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校企合作为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为地方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学校为合作企业授牌

在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暨授牌仪式上,学校分别与24家合作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将“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牌匾授予企业。校企业双方的签约授牌,将开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新篇章。

接受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捐赠

颁发捐赠证书

接受广东诚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捐赠

颁发捐赠证书

接受云浮市文明办捐赠

颁发捐赠证书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诚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云浮市文明办对学校分别捐赠了资金、工业机器人教学仿真系统和图书。三个单位的捐赠义举,体现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深情关怀,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担当精神,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此回报各位领导、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重教义举。

邱克楠讲话

邱克楠作最后讲话,他对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取得的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学校举办如此规模的校企合作表示高度赞赏,对各企业大力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和职业院校的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邱克楠强调,产教融合是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合作的层次、扩大合作的范围、挖掘合作潜力,共同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
  对于校企合作,邱克楠提出四点希望与要求,一是,学校要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专业结构要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设置调整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学校新设专业原则上应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三是,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和协同创新,鼓励、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四是,积极推进产教协同育人,鼓励学校和企业联盟,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

责任编辑:欧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共襄卓越--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推进会。——2020年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推进会。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各企业的合作。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