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围墙共享资源

2021-07-11 15:37:38 学习强国 赵语涵

让电厂烟气污染物零排放的颠覆性首创技术、打破进口垄断让特殊绝缘材料高压电缆实现国产化、可抗17级台风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近期,一批重磅创新技术从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内涌泉而出,奏响能源创新最强音。

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全景图。

作为未来科学城两大产业聚集区之一,目前,能源谷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330家企业围绕能源转型展开研发和产业化,9000余名能源科研人才形成创新矩阵,共同用创新之笔,描绘能源产业的“未来图景”。

国企发力实现多个首创

一改电厂用了数十年的石灰石湿法脱硫和催化还原脱硝技术,一种国际首创的颠覆性污染物脱除技术(COAP技术)在能源谷中的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华能清能院)诞生,并于近日在岳阳电厂成功完成项目验收。这项技术采用了全新的低温吸附原理,几乎实现了烟气中所有污染物零排放。项目负责人、华能清能院温室气体减排部汪世清博士打了个通俗的比方:“好比家里除甲醛用的活性炭包,我们给电厂的烟气也装了一个巨型吸附‘炭包’。”

这项技术好在哪儿?汪世清告诉记者,与常规技术相比,COAP技术无需消耗石灰石、脱硝催化剂、氨或尿素,因此也就避免了困扰电厂多年的石灰石大量消耗、脱硫废水处理、脱硝催化剂失效和氨逃逸等诸多难题。不仅如此,该技术还可以同时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和硫资源,并实现烟气余热深度利用。

像这样的首创技术不只诞生在华能清能院。今年3月,全国首条应用国产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及屏蔽材料的220千伏高压电缆在辽宁阜新成功投运,打破了此前高压电缆材料全部依赖进口的发展瓶颈。

这一创新成果来自能源谷的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研院)。在接连攻克国产电缆材料的缺陷控制及批量化制备、电缆圆整度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后,联研院与多家合作单位不仅研制出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材料,还开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和电缆系统。

民企龙头落户建总部

央企大步创新,民企也不甘落后。近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抗台风型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装配完成并测试下线,实现这一创新突破的企业正是北方总部即将入驻能源谷的新能源龙头民营企业明阳集团。

眼下,海上风电已成为产生绿色清洁能源的重要手段。然而,海上多变的气候和洋流都给海上风电站带来挑战。“区别于固定式风电机组,漂浮风机基础可经受海上风浪和洋流的巨大冲击,承受高于固定式风机10倍以上的倾斜振动载荷。”明阳集团相关负责人自信地说,此次下线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海上浮式风机一体化设计、平台及系泊系统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最高可抗17级台风。

像这样的创新未来会更多诞生在能源谷。位于未来科学城靠近京承高速的门户位置,明阳集团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北方总部装修工作已近尾声,预计7月便可整体迁入。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公司投资管理总裁张超介绍,北方总部将集运营、投融资、研发创新、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打破围墙形成创新矩阵

国企、民企争相创新的同时,彼此也形成了强强联合的矩阵效应。一边是坐拥人才、实验设备等优势的国企、科研机构,另一边是拥有市场优势、创新思维的民营企业、高校科研团队,在能源谷里,打破围墙、共享资源的创新合作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芯片是当下发展智能科技的最关键部件,在国网联研院的大院内,与芯片研制息息相关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工艺平台也成了最炙手可热的实验平台之一。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拿出一份样本,操控设备完成离子注入这一关键工艺。“这份样本来自山西中北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还有很多来自创新企业、高校团队的样本,需要利用我们的领先设备完成核心工艺、试验检测等。”米格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闫方亮说。

米格实验室是联研院为了打破围墙、共同创新引入的专业团队。双方共同搭建了重点实验室开放平台,承接外部创新团队实验需求。目前,平台不仅整合了联研院内部50余台套实验室资源,还引入了8家外部单位的80余台套相关仪器设备,形成了50余项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能源谷累计建成46个国家级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了氢能技术、核能材料等20个协同创新平台,并设立了规模3亿元的央地合作能源产业基金。

责任编辑:陈泳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创新成果“泉涌” 330家国企民企打破围墙共享资源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