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会现场(中国网 郑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政策例行吹风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先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先生。
下面,首先请范一飞先生作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费让利、惠企利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普惠金融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近期召开的国务院第139次常务会议,对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支付行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切实增强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满意度。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加强支付市场建设,不断丰富支付服务供给、注重提升支付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支付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支付市场开放,在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导支付服务主体积极承担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及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加大减费让利力度。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568亿元,较2019年增加40%,与降低利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相配合,完成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支付行业各方优化支付服务供给,采取减免商户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百亿元。当前我国支付市场竞争充分,近年来支付行业持续让利,支付手续费总体低于国际水平。
此次出台的12条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措施,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5个方面,聚焦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服务,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再助力。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配合银保监会,推出降低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措施,适应异地养老、医疗等需求,方便百姓现金的使用。相关降费措施已于2021年6月25日以政府部门联合发文、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等形式推出。这些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有助于降低资金流通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践行“支付为民”理念,把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扶持力度、筑牢其健康发展根基。我先简单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从支撑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央行该如何预测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的效果?如果基于某些假设计算,这些减费让利在多大程度上能提高居民消费的水平?谢谢。
范一飞:
支付的减费让利,对消费提质增效确实会带来很多好处。这次,我们支付服务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有保证的。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梳理了支付手续费的收费现状。前段时间,我们也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对全国将近5万家企业进行了实际调研。同时,我们也通过座谈会、函询等方式与相关部门及支付服务市场主体进行深入研讨,并广泛听取意见。今年,我刚才说的5个方面、12条措施,主要是聚焦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方面,侧重于高频使用,对老百姓来说使用率比较高、降费诉求强烈的一些支付服务。同时,这次降费也是面向支付机构、商业银行、清算机构,大家普遍要降低费用,来减轻支付行业经营成本的压力,这样一个责任需要大家一起来承担。
除了小微企业以外,我们这次也考虑了个体工商户。大家都知道,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他们是保民生、保就业的关键。这些措施采取以后,刚才讲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服务项目的降费,老百姓和企业都会得到好处。我们估计,市场服务主体面对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部分行业,像交通、旅游,通过降费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相信,降费措施对促进经济的合理回升,对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增加消费是有好处的。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
刚才范行长已经回答得很全面了。这次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推出的支付手续费、跨行ATM取现手续费降费措施,我们预计每年会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当然,因为有很多是市场定价的,我们也通过行业协会进行倡议,有可能超过这个数字。其直接作用是小微企业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从供给和需求两端而言,对刚才记者所关注的消费方面也是有影响的。因为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以后,消费也会得到提升。当然,影响消费的因素比较多,比如消费结构、消费价格弹性等。
2021年,“五一”假期支付业务数据显示,假期百姓出行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其中旅游出行、餐饮住宿、影视娱乐均呈现较高的涨幅,支付行业有力地支持我国消费扩容提质和假日经济活力释放。根据清算机构银联、网联的数据,在“五一”假期期间,共发生跨机构支付交易122.2亿笔,金额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2.6%和32.3%。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可比,我们跟2019年“五一”假期比,同比分别增长了88.6%和70%,主要有几个特点。旅游市场复苏态势明显,大型旅游服务平台日均交易笔数及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33%和131%,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了7%。餐饮、文娱在假期日经济拉动下,也迎来了小高峰,常见的品牌餐饮商家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8%和79%。影视娱乐行业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72%和161%。国际旅游业得到一定恢复。这是我补充的几点细节,谢谢大家。
中新社记者:
我们知道,政策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请问,如何确保此次降费政策有效实施、直达实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支付手续费定价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确保市场调节价收费项目的降费政策落实到位?谢谢。
范一飞:
谢谢你的提问。为了确保本次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惠及市场主体,切实做到“降费不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在出台降费措施、指导行业协会发出降费倡议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我把它概括为“一个规范、两套机制、三项加强”。具体讲,要规范支付手续费的收费情况,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对收费情况进行自查和清理,不得采取先升后降、转嫁成本的方式变相提高支付手续费。
我们还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建立两套机制,确保政策精准传导。
第一,要建立“小微企业动态识别机制”,合理界定小微企业身份。小微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好认定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可能会改变身份。对于无法准确界定小微企业身份的情形,要秉持“应降尽降”原则,最大化惠企利民。
第二,针对误收费等情况,健全“费用退还机制”,简化退费办理的手续和流程,确保降费政策应享尽享。
同时,我们还会协同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实体。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确保政策能用、会用、好用。
二是加强窗口指导,发挥国有大行、清算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我们也关注到,政策出台以后,国有大行、主要支付机构、清算机构也纷纷发声,将严格落实降费通知、积极响应降费倡议,支付行业已经形成了减费让利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会按照部门的职责分工,对支付手续费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机构加强督导,中国人民银行已将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纳入2021年的重点检查内容。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
去年以来,金融系统加大力度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请问银保监会在推动银行业合理让利、规范服务社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银保监会一直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持续引导银行业减费让利。简单说就是三个方面:一是出台政策和制度;二是加大监督检查;三是通过公开曝光加强市场约束。
从实际效果看,这几年银行业让利幅度一直非常大。比如,去年在往年的基础上又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所以去年一年减费让利是3600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40%。
从制度建设和政策方面看,减费让利在实体经济方面主要涉及融资。为了全面规范和明确政策,银保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了一项政策,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大家知道融资收费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这个政策针对信贷、增信、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同时,特别针对小微企业提供优惠措施。
从监管检查情况看,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系统地开展了三次银行业检查,包括涉企收费、清理银行乱收费,还有一次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收费。在检查发现问题之后,银行业主动退费24亿元,金额也非常大。
从曝光情况看,公开曝光了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这些可能各媒体都看到了,我们陆续公布了两批典型案例。第一批是5家银行、6个案例,第二批是5家机构。
我想强调的是,减费让利不仅涉及银行业,同时也涉及多方市场主体。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发现除了银行需要减费让利之外,其他涉及的市场主体也需要这么做。目前存在多个市场主体多头收费的问题,比如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导客引流来收取费用,这可能就占到6%、7%。再加上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收取6%、7%,真正银行收的可能也就是4%、5%,坦率地讲也不多。在有的案例中,这三方面加起来就有20%左右。所以我想说的是,从我们下一步的监管措施来看,既要规范银行这一端收费,同时还要在与融资收费相关的其他市场主体方面加大规范力度,包括刚才讲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以及其他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等。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支付产业是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特别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极大便利了城乡居民的日常支付,成为了新时代的一张“中国名片”。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发展普惠金融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范一飞:
谢谢你的提问。这几年,我们一直助推支付产业发展。支付产业近年来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同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总体上支付市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方面是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另一方面,针对发展中出现的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行为,我们也在陆续开展工作。特别是前几年成立了网联公司,对支付备付金进行管理,这对扭转支付市场出现的情况起了一定作用。
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本着促使支付市场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针对支付市场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持续予以规范。前段时间,包括对蚂蚁集团反垄断情况等,进行了一些约谈,另外也披露了相关信息。垄断现象,其实不仅仅存在于蚂蚁集团一家当中,其他机构也有这样的情况。对蚂蚁集团采取的措施,我们也会推行到其他的支付服务市场主体。我相信,大家不久就会看到这个情况。希望大家批评监督,有什么批评和建议也可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共同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往前行进。
温信祥:
范行长的回答很全面,我给大家补充几个数据。刚才记者关注移动支付,这确实是极大便利了城乡居民的日常支付,也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名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移动支付便利了抗疫社区的居家隔离。从国际上看,去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非现金支付也大规模增长。但是,中国是前几年在这方面就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报一个数据,2020年支付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金额为8195万亿元,是同期GDP的81倍,应该说有力支撑了我们国民经济资金循环。2020年,银行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352亿笔,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8273亿笔。现在支付业务主要由两个主体提供,就是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人均办理移动支付笔数是615笔,可以说为民生和经济作了很好的贡献。我国移动支付使用率86%,这是根据普华永道的消费者调查数据得来的,位居全球第一,是美国的两倍以上,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支付供给能满足整个生产生活、民生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今年支付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中小机构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且受到降费措施叠加的影响,请问中国人民银行如何评估此次降费政策对支付行业产生的影响?对于减费让利,市场上关于金融机构“割肉”的观点您如何评价?谢谢。
范一飞:
谢谢这位记者。支付服务市场前期已经推出了减费让利措施。刚才我们也讲到,去年减费让利超过百亿元。应该说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下,均衡价格水平已经比较低了,我国支付手续费整体是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欧美的移动支付服务费率在1.9%左右,网络支付费率大概是2.9%,我们国家这两项费率不超过0.6%。同时,部分支付服务市场主体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压力,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当然其原因很多。基于这些市场现状,我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其将涉及成本测算、行业影响的评估。因此,合理地确定降费主体、降费项目、降费幅度以及实施期限,确保降费措施对行业的影响整体可控,该降还是要降,可控性还是要注意。此外,我们还通过制度设计、规则制定等长效措施,来保障支付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动支付产业与实体经济双促双增,做大市场的蛋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市场主体吸纳带动了大量就业,蕴藏了巨大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进一步降低支付手续费,可以降低他们资金流通成本,有效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进而激发市场活力。反过来,其实市场主体业务发展以后,也会为支付服务主体提供连绵不断的“活水来源”,助推支付产业升级。
二是优化支付服务市场的结构。通过同步降低发卡行、清算机构等成本端收费,减轻支付服务主体特别是中小支付机构的成本压力。所以你刚才讲到让金融机构“割肉”,这个说法我们不能完全同意,我们将由全产业链共同承担降费的责任,从而进一步优化支付产业成本传导机制。价格调整以后,我们将助推支付服务主体转变提供同质化服务、以价格为单一竞争要素的经营理念,促进其在细分领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支付服务。
三是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针对当前支付机构市场集中度较高、垄断现象的存在(我刚才讲到的)、部分中小机构生存空间受限等一些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引导支付机构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真正回馈小额、便民支付本源,纠正市场垄断不正当行为,我们还要更好地发挥清算机构的作用,逐步形成网络支付等各个场景下,行业协调、可持续定价体系,加快支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牌照资源管理,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我就回答这些。
第一财经记者: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小微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程度也日益提升。我想请教一下,中国人民银行在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特别是小微企业开户服务方面,有什么样的具体举措?此外,针对部分流动就业群体反映的开户难问题,有什么样的针对性措施?谢谢。
范一飞:
谢谢你的提问。开户难的情况,在部分地区是有的,我们关注到了几个问题。虽然过去也有类似问题的存在,但是近年来这个问题有所加剧,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开户后会带来贷款等服务,很多银行通过开户就把这些小微企业挡在了外面。我们也认识到,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去处理解决。刚才我讲到整个价格体系偏低,这也是导致开户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这次降低收费标准,也不能降得太低,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否则开户难会愈演愈烈。其次,怎么样更好地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在这方面,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相比以往,无论是在利率方面,还是在覆盖面、成本方面,都会比以往有较大的进步。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加大支付服务市场的改革力度,促使更多的支付服务市场主体,比如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户做好服务。
具体的情况,我想请信祥同志作一些补充。
温信祥:
你提的这两方面问题确实是现在的痛点、堵点,我们支付结算司在范行长的领导下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
第一,我先报一个数据。现在从开户数量和开户流程来讲,应该说能基本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需求。现在,个人存量银行账户,到2020年是124.6亿。在中国开户,虽然银行要履行KYC职责,但相对来讲,是很快捷和便利的。
第二,企业账户开户需求也是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的。2021年一季度,到银行办理开户的企业共200.84万家,日均2.23万家,同比增长51%。当然因为2020年的疫情,情况比较特殊,但即使是和2019年同比,也是增长了10.7%,两年平均增幅是31%。这一个方面说明我们市场主体的恢复还是比较快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开户的便利度还是可以的。
你刚才提到小微企业开户难这个问题,群众对此确实是有反映——有网民给李克强总理留言。提到流动就业人口,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时,很多是要跨地区的,因此他们觉得开户有一定难度。这个问题的出现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一方面在督促商业银行优化服务,对账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比如,在9个省(区、市)推出小微企业简易开户的做法。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有一些发放工资的企业要求必须再重新开一个个人卡,就会增加很多的办卡需求,这些事我们也在推动解决。另外一方面,是买卖个人账户、买卖个人银行卡,根据公安部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一直配合公安部,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赌博工作机制下,做好资金链治理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商业银行认真履行KYC,在严控账户风险的情况下,优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服务。
我就补充这些。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6月2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倡议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收费标准每笔不超过3.5元人民币,请问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将惠及哪些人群?谢谢。
郭武平:
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降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确实是涉及老百姓的一件事。应该说各位在座的记者朋友,也或多或少是受益者。因为取现手续费属于市场调节价,所以基本原则是市场决定、政府引导。前期我们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从供给方、需求方等多方进行了调研,同时与银行业协会、支付清算协会一起讨论相关措施,这是一个基本的背景。您刚才讲到的3.5元,实际上主要指的是同城跨行,事实上这一次降幅更大的是异地跨行。过去,异地跨行还有一些费用,类似打电话异地漫游费。这次把异地的变动费用都取消了,标准跟同城一样。异地跨行取现的降费幅度,超过了80%,相对于同城降幅更明显。从政策方面看,现在流动人口和老年人比较多,跨省及省内的流动人口已经是3.76亿,60岁和60岁以上的人口2.64亿,这两个特征非常重要。流动人口都需要异地取现,另外,年龄大的人使用智能化手机相对少一点,所以跨行取现更多一些。
从银行端来讲,整体上这些年技术进步、科技赋能,再加上内部流程的优化等,也具备一定的减费让利基础。我们也确实考虑降的幅度要适度,既要让老百姓受益,同时也要保证银行业务可持续、服务质量不降低。基于这些,我们出台了降费措施,不管是同城还是异地,大概测算一年让利40亿元。可能大家直观上认为,现在智能手机用得多,实际上用ATM跨行取现的人也不少,这个数字应该说相当大。
除了这些普遍性的优惠措施以外,针对工薪族、异地养老、现役军人等一些特定的金融消费者,也有专门的优惠措施,在政策措施里我们能够看得到。为了把这些措施落实到位,我们要求各家银行要遵循公平对待本行客户和其他行客户的原则。同时做好信息披露,确保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范行长前面也强调,要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要畅通金融消费者咨询和投诉渠道。因为银行要进行一些系统调整,所以这里有一个月的过渡期。倡议书是6月25日发的,也就是到7月25日,我们就真正可以享受到跨行取现的优惠。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银保监会确实是从涉及人民群众的日常小事做起,一件一件做好,守初心、做实事。我们要做好两个“守好”: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守好金融消费者的心。在座的记者朋友们也是金融消费者,我们也会保护好大家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措施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促进整个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有哪些减费让利的举措?接下来还有没有进一步的举措?谢谢。
范一飞:
谢谢你的提问。刚才我也讲到,去年减费让利的举措取得很好的实效,我们还会继续采取这样的举措。首先是在贷款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下一步我们准备实行“两轨合一轨”的改革方法。同时,对存款利率监管,加强相关举措,引导存款期限结构合理化,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同时,支付方面进一步降低收费。
总的来看,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应该还是比较稳固的。企业融资的便利性提升了,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我想跟你说两个数字,一个是今年的前5个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4%,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第二个数据,5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是4.93%,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我们还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首先,要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落实好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要求,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我们要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小微企业能够再帮扶一把。要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我们将对今年宣布的这些降费政策的效果以及市场影响,进行跟踪调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支付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对这些政策措施作出相应调整,这也要看实际应用情况。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法新社记者:
我想询问有关央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事情。近期,央行就虚拟货币炒作约谈了银行还有支付机构,有关部门也对一家公司予以清理整顿。请问,央行在这一方面,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在国家层面,是否也会对这些为虚拟货币相关活动提供服务的公司,采取下一步的行动?谢谢。
范一飞:
谢谢你的提问。正好我在央行也负责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数字货币发行主体,可以分成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
私人数字货币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币等这样的货币,也包括推出的各种所谓的“稳定币”。这些货币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市场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同时,这也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一些商业机构所谓的“稳定币”,特别是全球性的“稳定币”,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的,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针对私人数字货币,我想你们也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对这些私人数字货币,它是不是作为货币信贷存在,我们还在观测和研究。
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批发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公众发行,可以用于日常交易。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用过这个数字货币,目前社会各界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影响,基本上已形成一些共识。大多数研究认为,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影响。但是,大家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认识,分歧是比较大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会不会削弱货币政策、会不会加剧银行挤提等,大家对这些争论比较集中。我们对这些问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我们正在试点过程之中,这些数字人民币究竟对货币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对此将始终高度关注。我们也努力通过业务、技术和政策设计,确保数字人民币体系对这些宏观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我们还是有信心把这项工作继续扩大试点面、加大试点范围。我们主要是白名单邀请方式,据我所知,白名单用户已达1000万,我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尝试使用。北京冬奥会场景是下一步试点的重点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在座的各位可能会享受到这样的一些便利。大家在使用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会及时进行调整。如果影响比较大的话,我们会进行一些调节。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一个问题。
封面新闻记者:
近期有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叠加原材料价格的因素,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做一单亏一单”的窘境,请问中国人民银行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范一飞:
首先对所谓“做一单亏一单”,不知道这是从哪儿来的消息。据我了解,事实其实不是如此。可能部分企业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今年以来,我们还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继续实施两项政策工具任务,加强对重点行业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中小微企业融资将继续实现“量增、面扩、价降”的局面。
第一,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刚才我讲到相关的情况,5月末,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达到81.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到44.6%。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前5个月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5600多亿元。
第二,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刚才有记者已经问到这个问题,我也讲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金融主体达到3717万户,同比增长了29.9%,将近30%。
第三,贷款利率稳中有降。5月新发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4.93%,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第四,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效果显著。2020年到2021年5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0.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达到6.3万亿元。
近期,我们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从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持续优化银行内部政策安排、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切实提升贷款定价能力以及逐渐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机制等方面,对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下一步,我们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你刚才讲到的外贸企业“做一单亏一单”的情况,我们也注意到,部分企业可能有这样的问题,汇率我们会继续保持稳定,根据政策工具及时进行一些调整。我们会继续落实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我们将继续督促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扩大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谢谢。
寿小丽:
谢谢范一飞副行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到这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