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总书记来过我家乡听这些武汉大学生讲最温暖的中国年故事

2022-01-29 23:30:51 张秋兰

李发顺一家围坐在饭桌旁唱起《阿佤人民唱新歌》。

吉好也求夫妇俩开了村里第一个小卖部。每天下午,他家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图为大学生与吉好也求妻子和女儿合影。

师红兵家4间窑洞去年因强降雨全部倒塌,在政府补助和各方援助下重建了两间装配式住房,目前全家已入住。

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雪踏访山西临汾的两个村落,这已经是他连续10年在春节前夕走进基层看望慰问干部群众。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千里冰封的内蒙古阿尔山,从山路崎岖的陕西梁家河到革命老区井冈山,从雪沃纵横的张北草原到坡急沟深的大凉山腹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前夕,总书记都要顶风雪、冒严寒、踏泥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人民群众中体察民情、倾听民意。

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长江日报与中南民族大学联手,组织该校十余位在校生和毕业生,沿总书记10年来的春节足迹,回访总书记牵挂的群众,讲述最温暖的中国年故事。

■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

在新家迎来虎虎生威的新年

2022年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雪来到山西省临汾市考察调研。去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是临汾市农房受损较为严重的村庄之一。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并到受灾村民师红兵家中看望。

师红兵家4间窑洞去年因强降雨全部倒塌,在政府补助和各方援助下重建了两间装配式住房,目前全家已入住。总书记仔细察看院落、住房,看到师红兵一家正在做年馍,总书记便加入进来,捏了一个枣花,并为面团点上红枣,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年馍制作出来,格外喜庆。

总书记同师红兵一家老小坐下来拉家常,亲切询问他们重建住房质量好不好、年货置办齐了没有、还有什么困难。师红兵告诉总书记,这房子又结实又暖和,一家人可以踏踏实实过年了,衷心感谢党和政府。

雪后的冯南垣村群山皑皑,在充满古风的村口牌匾下,我遇到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一位工作人员。他介绍,冯南垣村在去年10月的持续强降雨中,共有19户29间房屋倒塌,42户65间房屋受损,是受灾较为严重的村落之一。灾后重建,政府帮助房屋倒塌的村民重建家园,每户按25平方米/间,重建两间装配房。同时,政府还帮助房屋受损村民维修房屋,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目前维修已全部完成。

沿着宽阔的村中马路,我来到师红兵的新家。院子里积雪化去,墙角堆放了两垛玉米棒子,几捆木棍柴火、十几件生产农具一字倚墙排开,墙上挂着火红的干辣椒。灰白色的装配房水泥框架,结构简洁,相比旁边重修起来的老砖土房更加结实。院子里充满了年味儿,透明敞亮的窗玻璃上贴满了窗花、福字,每扇门上也都贴了对联,其中一副对联是:重建家园党引路 再兴伟业民安康。

就在贴着对联的这扇门前,身穿深蓝色夹克、靛青羊毛衫的师红兵和我聊起总书记到他们家的情形,“总书记牵挂着灾区群众,家里的事他问得很细,衣食住行,每一样都很关心”。

师红兵说,去年10月7日的一次强降雨后,他家的4孔窑洞全部倒塌,当时心情特别沮丧难受,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但很快,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都来了,他们对他说不要怕,党和政府会帮助你的。说到做到,本计划春节入住,结果1个月的时间,元旦他家就有新房子住了。师红兵说这话时,两手紧紧交叉攥在一起,语气坚定,“有总书记的领导,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把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升高!”

【大学生手记】

我的家乡2021年遭受了暴雨灾害,虽然当时我身处武汉,但仍牵挂着家乡灾情。春节前夕,听闻总书记来到我的家乡,内心倍感荣幸与感激。

山西以黄土多山为特色,冯南垣村也建在山上。由于黄土的垂直节理构造,去年突发的暴雨让这个村庄受到前所未有的天灾打击。师红兵热情接待了我们,谈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家看望慰问的情景,师红兵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师红兵一家人说,他们也积极发扬了自力更生精神,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已经很好地完成了灾后重建,在新家迎来虎虎生威的新年。

结束采访,回想一天的所见所闻,感受深切。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立志时刻将人民幸福放在心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两张照片是开启新生活的见证

2021年2月3日下午,正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总书记仔细察看生活居住环境,同赵玉学一家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并聊起家常。赵玉学告诉总书记,原来住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麻窝寨,现在住上了二层小楼,水电路都通到了家。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他指出,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他祝福赵玉学一家日子越过越幸福甜美。

连绵苍翠的群山中,平整的盘山公路如柔美的手臂挽起沿途的各个村庄,也通向山脚的化屋村。化屋村村容整洁,几十栋灰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吹起芦笙,跳起苗舞,动听的苗歌在乌江峡谷回荡。群山环抱的村文化广场,苗家儿女穿着苗绣制成的衣服聚在乌江之畔,春节民俗活动正喜气洋洋地展开。

村民们告诉我,现在公路修了、房子盖了、环境美了,旅游发展起来了,赵玉学家开起了农家乐,非常忙。

走进赵玉学家客厅,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坐在客厅沙发上,一边和赵玉学一家制作黄粑,一边聊家常。另一张照片中,则是赵玉学原来住的老房子和现在新房子的对比,老房子破旧不堪,新房子结实大气。

“这两张照片是我们一家,也是我们化屋村告别贫困、开启新生活的见证。”赵玉学指着照片说,原来他们住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麻窝寨,住的是木板墙石棉瓦房,一家人靠耕种几亩贫瘠土地生活,孩子上学要走一个半小时山路。2017年,在国家扶贫政策帮助下,化屋村麻窝寨整寨搬迁,34户苗族村民集体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赵玉学一家住上了两层小楼,水电通到了家。

总书记的嘱托赵玉学一直铭记在心。这一年里,他没有再外出打工了,依靠“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旅游资源,他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忙碌之余还做黄粑、苗绣,一年算下来,收入相比外出打工多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还能照顾好家人孩子。

“现在,我们家的日子就像黄粑一样甜!”赵玉学说。

【大学生手记】

大约7年前,我曾随爸妈来过一次化屋村。那时候,这里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半截子土路,下车后还要走很长时间,村民们住的也是泥巴屋或茅草屋。时隔7年再次来到这里,平整的柏油马路焕然一新,村民们易地搬迁住进了新房。今昔对比,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赵玉学的家,和他近距离交流,我更加真切感受到了党带领人民脱贫攻坚的澎湃力量,感受到总书记到访之后对当地的鼓舞与影响,感受到了化屋村的沧桑巨变。

■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生活就像我做的大米粑粑,越过越甜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发顺家,一一察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猪舍等,了解居住环境。随后,总书记在院子里同李发顺一家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并聊起家常,详细询问李发顺一家脱贫情况。李发顺告诉总书记,以前因为缺少劳动力,加上两个孩子要上学,生活一度十分困难。这几年通过养猪、碾米、外出打工等,收入提高了不少,2017年已经脱贫,一家人都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孩子有学上,房子干净结实,生活越过越红火。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他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在佤语中,“司莫拉”意为“幸福的地方”,该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原生态古村落。年关临近,黄墙黛瓦的民居上挂起红灯笼,家家户户都在为迎接春节忙碌着,李发顺家也已经贴好了春联。

见到李发顺时,他刚从村民家做客回来。他笑着说:“他们家里‘树房子(盖新房)’了,请客吃饭。”

让李发顺永生难忘的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他家里。“看到总书记的那一刻,心情非常激动,我完全没有想到总书记会来我们家里。”李发顺说,总书记很关心民生,衣食住行他都关心,特别是孩子读书的情况、医疗的情况。

当时李发顺邀请总书记一起制作佤族新年传统食物大米粑粑。接过毛巾擦了擦手,总书记同李发顺夫妻俩一起操作起来。总书记笑着说:“摁了个福字,再来一个喜字,有福有喜。”

后来村里成立了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每户村民都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如今,李发顺不仅帮人加工米粑,还开办了大米粑粑体验作坊。“现在外面又盖了一个房子,做起了餐饮生意。女儿考上了研究生,儿子也光荣入伍了。”谈起这些年家里的变化,李发顺的妻子杨彩芹喜上眉梢。

“共产党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社会主义好哎,架起幸福桥。哎……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围着摆满丰盛食物的餐桌,李发顺和妻子拍着手,又唱起《阿佤人民唱新歌》。

说起新一年的愿望,李发顺说:“生活就像我做的大米粑粑,越过越甜。接下来,我想把旅游发展好,把大米粑粑生意做好,希望两个老人安享晚年,小孩也找到喜欢的工作。”说完,他又补充道:“希望总书记再来感受一下(司莫拉)幸福的生活。”

【大学生手记】

作为佤族聚居的村寨,司莫拉留存着很多极具民族色彩的建筑和符号。村民们祈福的佤族木鼓、村广场上燃放篝火的火塘以及各类雕刻在柱子和石壁上的图腾印花,都在无声诉说着古村落的悠远历史。

李发顺的嘴角总挂着浅浅的微笑,了解到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后,才能看懂他的顽强和坚韧。他脱贫致富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半山腰上的司莫拉小寨,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多少个像李发顺一样勇敢追梦的人,用勤奋和努力,绘制出如诗如画般的美丽生活。

■北京市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

做能量更大的“小蜜蜂”

2019年2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走进北京市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返回途中,总书记临时下车,走进一家路边小餐馆,同店主和顾客热情交流,了解生意怎么样、食材哪里来、味道好不好,并祝他们生意兴隆。随后总书记来到旁边一个快递服务点,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看到总书记来了,正在工作的“快递小哥”十分惊喜。总书记同他们亲切握手,询问他们工作生活情况,并祝他们春节快乐。总书记指出,“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

2022年1月23日中午12时,北京阳光明媚,路边还有少许积雪,风透着腊月寒冬的冷意。在石头胡同顺丰运营点里,不大的空间几乎被快递填满,却看不到快递员的身影。“大家都出去忙了,难得见到人呢。”一位正忙着收拾快递的工作人员说。

在一个小区,我们遇到顺丰快递员李师傅,他把快递车停好,正整理着快递,准备送件。“北京人也热情,和他们相处很快乐,很亲切。”李师傅是广东人,今年25岁,去年10月份到北京,很快适应了北京的生活。离开家乡工作的第一年便不能回家过年,留在北京值班,他已经备了些年货,准备除夕晚上和女朋友在家里吃火锅,“也是很幸福的”。

提起总书记曾称赞快递员是“勤劳的小蜜蜂”,他脸上露出笑意:“我很荣幸成为勤劳小蜜蜂的一员,可以为大家服务很开心。每一次送快递,听到大家对我们的一声祝福,都感觉很值得。希望快递行业越来越好,我也会在这行坚持下去,为人民服务。”

【大学生手记】

今年我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原本心里有些遗憾,但因此有了意外的采访机会,真是难得的体验。

快递小哥李师傅接受采访时,一边忙碌,一边聊起工作,满眼笑意。他说的那句“不管在什么岗位,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让我深受触动。

在自己的岗位上寻找价值,乐在其中,做一只发挥更大能量的小蜜蜂,这是李师傅的期待,也是我的。我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做一些实事,比如学好一门课、参加公益活动,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

家里开了村里第一个小卖部

2018年2月11日上午,雪后的大凉山艳阳高照,沿途雾凇银光闪闪。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

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总书记沿着石板小路步行进村,察看村容村貌和周边自然环境。他先后走进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2户贫困家庭看望,详细观看门前的扶贫联系卡,同主人亲切拉家常,询问生活过得怎么样,发展什么产业,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没有学上。他饶有兴趣地听10岁小女孩吉好有果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并带头鼓掌。

2018年时,吉好也求的家中,还是贫穷得令人揪心:泥土垒成的院墙布满了一道道裂缝,简陋昏暗的房间里,垂下的白炽灯难以照亮整个房间。总书记弯下腰,关切地掀开床褥、摸摸被子,看看够不够厚实。抬头看见挂在房梁上的腊肉,询问家里的吃穿怎么样。“总书记就像长辈走亲戚一样和蔼可亲,他握着我的手,很温暖。”彼时的场景,吉好也求仍历历在目。如今,吉好也求已搬进新居,还通过搞养殖等,一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三河村在大凉山最深处,吉好也求的新家在村里的最前排。柏油路直通上来,蓝天白云下是满山坡的欢闹羊群。村寨里院落座座,一水黑瓦黄墙的砖瓦房。老式木门上贴着鲜红的“福”字,腊肉挂满房梁。2019年初,三河村所有贫困户告别了人畜混住、全家挤在一间土坯房里的生活,搬进通了自来水的新家,新家有统一配备的床、沙发、电视柜等家具,还有冲水式卫生间。

吉好也求夫妇俩开了村里第一个小卖部。以前村里没有小卖部,大家想买点日用品,需要花半小时到乡上去采购。小卖部正式营业后,每天下午,他家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都会到他家买点零食、饮料、啤酒,拉拉家常。

吉好也求家有五个孩子。大女儿今年读高中,大儿子在昭觉读书,二女儿、小女儿和小儿子在西昌市一所学校里读书,成绩都不错。新家客厅正中央的墙上,他们获得的奖状贴了一排又一排。二女儿吉好有果很爱唱歌,她梦想着成为一名歌唱家,唱歌给所有人听。《国旗国旗真美丽》是她最喜欢的歌曲。自从唱歌给总书记听后,这位小姑娘更加自信。

“以前住的房子下雨会漏水,吹风会很冷,被子也很薄,一家人都住在一个房间,会有些不方便。现在生活大大便利了,妈妈每天早上都会起来打扫卫生,还提醒我们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

“以前村里的路很多泥巴,特别是下雨天很难走,现在路修好了,家里也置办了三轮车……”说起几年来的变化,吉好有果小小的年纪,记的事儿倒不少。

【大学生手记】

很感谢我的伙伴、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一的勒吾五呷,我们一起完成了这次采访。想要联系到一个陌生的人家真的困难重重,但好在我父亲之前在扶贫工作中下乡到过三河村,并认识那里的一个护林员,他帮我们联系到了吉好也求一家。

在去吉好也求叔叔如今的新家之前,护林员带我们去了吉好也求一家易地搬迁之前的老房子。我们抵达那儿时,荒凉的景象映入眼帘。较差的卫生环境,低矮的黄土房,我进到里面都需要低头弯腰才行。三张床并在一块儿,没有隔间,不分厨房、卧室、客厅,甚至还会漏风漏雨,看起来很让人心酸。吉好也求家的旧房子是整个三河村贫困户的一个缩影,我很早就知道,三河村是一个大人们口中彝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

之后,我们到了吉好也求一家现在居住的地方。新家与先前的黄土房形成鲜明对比,干净整洁的房屋,大家各有各的卧室,有了单独的卫生间、厨房、客厅,甚至还开上了小卖部。对了,他家门口还有全村最整洁家庭的荣誉牌。

曾以为脱贫攻坚离我很远,曾以为脱贫攻坚难以面面俱到,经过此次的亲身体验,我发现其实脱贫攻坚离我们很近,并且实实在在落在了每个人的身上。我想,这就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吧!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

土豆种子变成“金豆豆”

2017年1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踏着皑皑白雪进入小二台镇德胜村。总书记先后走进困难群众徐万、徐学海、徐海成家看望。

在徐学海家,得知徐学海2016年因心脏病手术负债4万多元,并且不能再干重活,总书记安慰他好好养病,鼓励他乐观坚强,嘱咐当地干部深入研究因病致贫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帮扶措施。徐学海请总书记同他们一起炸年糕,总书记高兴地同他家人操作起来。

在徐海成家,徐海成对总书记说,自己一家4口,2016年种植甜菜、马铃薯、莜麦的收入,加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务工收入,共计4.3万多元,妻子治病和女儿上大学支付3.5万多元,除去基本生活,家里没有多少活钱了。总书记一边帮他算账,一边安慰他,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持续关心像他这样的家庭,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总书记在徐海成家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村干部拿出村里自产的德胜牌马铃薯原种和本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图给总书记看,总书记肯定他们有思路、有办法。

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张北坝上的积雪在太阳下闪着光。2022年1月27日上午10时,张北县德胜村一栋两层小楼里,徐海成一家正忙着收拾新买的大红灯笼。

阳光透过玻璃窗,把客厅里照得亮堂堂的。窗上挂满红色小灯笼,窗下摆着约十盆年花绿植。客厅墙面上,并排挂着几幅大照片,居中最大的那幅是总书记来家里时同一家人的合影。

徐海成端起茶几上的果盘招呼客人,里面放满自家炸的特色小吃“江米条”和“开口笑”。5年前,他的家还是红砖平房,如今已变成上下两层150平方米的小别墅。

德胜村种植马铃薯已有多年,但之前种植分散、缺少规模,一直没带来多少效益。2017年开春,在河北省工信厅驻村工作组帮扶下,德胜村建起了农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在集体土地上建起了280个马铃薯育种大棚,贫困户可以以每个大棚每年1000元的价格优先承包,周边种业公司和科研单位负责提供瓶苗和免费技术服务。村里积极整合资源,对接市场,建起马铃薯育种产业链条,让一粒粒土豆种子成了全村脱贫攻坚的“法宝”,成为大家眼中的“金豆豆”。

德胜村还利用张北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起两座村级光伏电站,有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村里又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旅游业,将原来的红砖平房改造成100多套二层小楼新民居和精品民宿,整合当地草原风光、历史文化遗址、农家采摘园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民宿旅游产业。

2018年底,德胜村整体脱贫出列。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00元。徐海成一家搬进上下两层150平方米的新民居,过上了热水器、地暖、宽带一应俱全的生活。靠着承包大棚,全家一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购置了拖拉机和七座商务车,完成从贫困户到种植大户的转变。

“现在日子过好了,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总书记。”徐海成说。

【大学生手记】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到张北,道路两旁荒草漫漫,看不见楼房。这次驾车再次驶入张北县德胜村时,一排排白墙青瓦的二层小楼颠覆了我旧有的印象,这里什么时候修起这么好看的楼房了?

当我得知徐海成就住在其中一栋楼里时,既惊讶又羡慕。在聊天中徐海成提到,他小时候过年连花生米都吃不到,那个时候谁家有干果,几个小孩就结伴去拜年。哪像现在过年,彩灯年货、鸡鸭鱼肉样样不少,日子真是过好了。听了他的故事,我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是靠他和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一年一年奋斗出来的,是对他们努力的犒赏。

我的家乡崇礼县就在德胜村旁边,同属于张家口市,近年来也在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成为冬奥会重要的赛区后,崇礼的道路变得便捷通畅,还修起了滑雪场。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的先后开通,也让崇礼加速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

我也有幸成为冬奥会城市志愿者,将在冬奥会期间进行城市服务和道路指引志愿服务。就像徐海成说的,好日子都是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我也要好好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精彩的人生。

■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

糍粑越打越黏 生活越过越甜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在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中,总书记对一家人立足本地资源、依靠竹木加工增收脱贫的做法给予肯定,祝他们生产的竹筒畅销。他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在村里,家家都忙着准备年货,总书记每到一处,都向乡亲们问好。看到一家正在打糍粑,总书记饶有兴致参与打了起来。

总书记到村里的消息迅速传开,村民们聚集到村口,齐声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同乡亲们握手,向乡亲们拜年。他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2022年1月26日,雨雪霏霏,井冈山山路蜿蜒。车在茂林修竹中穿行,远远就看到一幢幢黑瓦白墙、斜顶红边的小楼,房前的茶园、房后山坡上的果园都流翠欲滴。那里正是神山村。

下车,沿着村子里朱红色的木质步道,来到青砖铺就的公共广场。老人们正用木槌在石臼里打糍粑。神山村的年从打糍粑开始,“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吃了糍粑,这个年才算完整。

广场另一边,一条长桌铺开,四五个人同时挥毫书写对联和“福”字。步道边有人摆上当地特产竹筒酒,请来往客人品尝。还有人布下竹筒,筒中塞着礼品红包,请大家玩套圈游戏。人流熙熙攘攘,一点也不像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和左秀发老人的聊天就从村里的基础建设开始。房整新了,路修好了,广场拓宽了,“各种基础建设一起上,哎呀,从2016年开始,我们真感觉到开心。”左秀发笑着说。

年逾古稀的左秀发是红军小号手左桂林烈士的孙子,他说:“总书记来过我们家。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也代表了神山村村民的心声。

左秀发带着我们来到竹制品加工间,架子上摆满了竹筒雕刻的样品。他指着墙上的照片和桌上的电脑说:“总书记就是在这里看着我儿子用激光打印完成六个样品,他鼓励我们实实在在地把致富产业坚持下去。”

左家全家总动员办起了农家乐,将自家的竹制品、手工艺品升级为文创产品,为竹筒酒做外包装,推出“神山竹酒”。在他家带动下,村里办起了竹制品加工厂,创业有了起色。通过“一户一亩茶竹果、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产业精准扶贫,神山村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如今成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的特色村。

“爷爷,拍个合照吧。”我们说。

“哎呀,这个样子。”穿着家常衣服的左秀发有些不好意思。“就在这里拍吧,把这张照片拍下来。”他站在屋里的照片墙下,墙上挂满的正是总书记来到神山村的照片和同他们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上所有人都在笑。

进村的新路旁,迎面有一堵“笑脸墙”。墙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旁边,30张满是笑容的村民肖像组成一个爱心形状。左秀发的笑脸、彭夏英的笑脸、彭水生的笑脸、左细英的笑脸……每张照片后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脱贫故事。村民们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定格下神山村的幸福蝶变。

【大学生手记】

2022年1月26日,我们走访神山村的第一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

1月27日,我们来到左秀发老人的家中。左爷爷非常高兴我们的到来,为我们介绍了当年总书记来访的情况,说感谢党,让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原本神山村是井冈山发展较落后的一个小村落,交通不发达,出行都很难,现在,这个小小的村落焕发了蓬勃生机。

左秀发老人重点展示了厨房的变化:原来老旧的柴火灶台变为干净整洁的燃气灶。他还为我们重点介绍了他大儿子做的竹木制工艺品,说现在这种手艺发展得越来越好,被更多人所接受。

左秀发爷爷的老伴手把手教我们打糍粑。重重的木槌敲在糯米上,捣至糯米展现出极大的黏性,取下分块,再裹上咸香的花生芝麻豆粉,就成了香甜软糯的糍粑。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

“吃水不忘总书记”

2013年2月2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绕过九曲十八弯,总书记先后来到海拔2400多米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同乡亲们手拉着手唠家常,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学上,年货有没有备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很欣慰。他强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2022年1月27日,海拔1900多米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室外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

马麦志和妻子穿着孩子们寄回来的新衣服,正忙着收拾屋子、打扫卫生。炭火炉子暖烘烘的,两个小孙子穿着毛衣也不觉得冷,穿梭在各个房间顽皮打闹着。厨房里,米、面等粮食充足,已经炸好的特色美食油馃馃飘出阵阵香味。

布楞沟在东乡族语中是“悬崖边”的意思。这里山势陡峭,沟沟坎坎,很少能找到一块平坦的土地。因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马麦志过去的家在一处陡坡上,几间低矮的黄土屋。2015年10月,布楞沟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全村人搬进了山脚下政府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清一色的小平层砖瓦房,整整齐齐。每户人家8间房,每个房间都光线明亮,干净整洁。平坦的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还有一趟线路车往返于村子和县城。

交通和吃水曾是困扰村民们的两大难题。村子里原来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一遇到雨雪天气,泥泞不堪,走路都很困难,孩子们也无法出门上学。每家每户都修了水窖,用来收集雨水或冰雪融水。实在缺水时,村民们就牵着骡子或马去几十里外的河流运水,有时驮一趟水得花一整天时间。新农村有平坦的马路,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山上还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马麦志以前在兰州、临夏打工,2015年全村易地安置,他主动应聘了村里的水管员。水库取水净化后,经管线输往各村的蓄水池再入户。布楞沟蓄水池有300立方米,早上用水量大,蓄水池液位下降快,马麦志需要在手机上的自来水智能化管理系统看液位,发现水快用完了就提前去开阀补水。这是个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000元固定收入。“做这个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缺水缺怕了。”马麦志还负责村里自来水管的维修,村民们常能看到他满身泥巴扎在泥水里修水管的身影。

马麦志的大儿子在广州打工,每月有七八千元收入,老二在兰州读大学,小儿子在东乡县的职业技术学校上学。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都很懂事,在校积极勤工俭学,暑假就去做兼职,挣得的钱能管自己的学费和生活开销。

【大学生手记】

2022年1月22日,我第一次前往东乡县布楞沟,一路要穿过几条隧道,绕过几座山。走进布楞沟,近处是山,远处是山,满眼都是山。布楞沟村,是大山沟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

马麦志的旧家在一个陡坡上,如今已经成为“布楞沟村史馆”,里面完整保留着以前的水窖及一些生活物品。曾经,吃水难、行路难,贫穷困苦始终纠缠着布楞沟。9年时间过去了,崭新的房屋整齐排列,太阳能光伏板斜“挂”在山坡上,到处充满生机。

马麦志的新家门外,六七个孩子在玩游戏,看到我拿着摄像机,就跑过来和我打招呼,对着我笑,天真烂漫的笑容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离开布楞沟村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雪,山路曲折,行车吃力,我真正感受到了这里自然条件的艰苦。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的人们易地搬迁,辛勤劳动,与全国人民一起走上了小康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赶着牛羊奔向幸福生活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81岁的牧民玛吉格家,在蒙古包中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购物方便不方便?”“家里养了多少只羊、多少匹马?”“收入怎么样?”总书记问得很细,玛吉格和家人一一作答,并表示这些年日子越过越红火。总书记问群众还有什么要求,老人反映当地有的牧户在用电、通行上还有些困难,总书记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作出规划,努力加以解决。

2022年1月26日下午,玛吉格老人正在锡林浩特市中心的家里休息,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宽敞亮堂,她把三间卧室收拾得干净整洁,等着儿子儿媳一家回来过年。

玛吉格和老伴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电视,屋里很暖和。她说,原本准备回牧区过年,但因最近身体抱恙,一家人决定就留在市里。此时,老人的儿子儿媳都在牧区奔忙。每到年关,是牛羊交易的旺季,也是牧民们最忙碌的时候,“过年的事还没开始张罗咧”。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中的场景,玛吉格说:“总书记到我们家,我们坐在一起,聊得很高兴。”

牧区所在地、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相关负责人说,玛吉格老人一家养了400多头羊、30多头牛,在市区和牧区都有住房,生活美满幸福。

“牧区人民始终记得总书记的嘱托‘要帮群众解决难题’。现在,嘎查的道路都通了,原来不通电的地方有了电,还覆盖了通讯和网络,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他说。

【大学生手记】

走进玛吉格老人家中时,只有两位老人在家,家里也没有太多过年的布置。子女们都在牧区忙得团团转,还没来得及为家里置办年货。老人却一点也不介意,反而说,他们很勤劳,让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我在锡林浩特长大,亲眼见证着这里的变化。8年前,这个城市一到晚上就像沉睡了一般,不像现在这样灯火通明。现在我的家乡不再有破旧的平房土路,晚上出去也是亮堂堂的。这里还新开了好几家图书馆,建了湿地公园、南山公园,大家有了放松游玩的好去处。

玛吉格奶奶家的发展是我们城市发展的缩影,而我们城市的发展也是中国腾飞的一环。我期待着新的一年可以为祖国多做点什么,也许我的力量很微小,但是千千万万条小溪流,就能汇成奔向未来的大河。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

“忙着哩,好着哩!”

2015年2月13日一大早,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乘飞机一到延安,就转乘汽车前往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给乡亲们送上他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听说总书记来了,村民们十分激动,纷纷赶到村委会小广场,围拢到总书记身边,争着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并同每一家合影留念。他深情地对大家说,我迈出人生第一步就来到梁家河,7年时间里,梁家河父老乡亲给了我无数关爱,使我受益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我给大家拜年,祝乡亲们羊年大吉、喜气洋洋、蒸蒸日上、吉祥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2年1月26日下午,我来到梁家河村,但因防疫管控要求无法入村。我了解到,下驿村与梁家河村同属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两村隔河相望,相距不到一公里。于是我赶到下驿村探访。

我进村时,在路口正碰上村民袁大爷喂鸡。院子外鸡舍沿墙根儿一字排开,圈养着几十只麻鸡。推开院门,正房三间新式窑洞,纸窗户全部换成了玻璃窗。村里每家住的窑洞都是这样,经过政府统一规划翻修,屋顶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全村通了电,通了天然气。

“忙着哩,好着哩!”袁大爷总结式地感叹。

厨房里,好客的袁大妈正为我准备着当地特色羊杂碎,还有自己擀的面,加上肉臊子,一大锅热腾腾陕北特色白面条。

【大学生手记】

这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后的第一个春节,陕北小山村的小康生活就这样在我眼前慢慢展现。看过再多报道、听过再多新闻都不如这一趟下乡。在这偏远的山沟里,党领导下村民的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陈泳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看过再多报道、听过再多新闻都不如这一趟下乡。在这偏远的山沟里,党领导下村民的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
    })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