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黎明职业大学社会实践队|以“缘”溯“源”:守护两岸“根”与“魂”

发布时间:2025-08-20 17:57:21

2025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闽台融合发展是时代最强呼声。黎明职业大学“追寻领袖足迹·共话两岸亲融”实践队在今年寒假实践探寻“晋江源”沿线文旅研学的基础上,续以闽台文脉同根同源为主线,在新的历史节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泉州周边县市调研两岸祖地文化、郑成功文化及史迹。再次以青春之行,展示了该团队师生依托地缘文脉优势,结合职教大思政诉求,挖掘地区涉台资源、推动闽台青年山海研学、开发“两岸e家”寻根小程序,在“知行践悟”中将“闽台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大思政育人品牌。

·溯源史迹悟根脉

岸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为了让两岸青年系统了解两岸文脉渊源,实践队以两岸“搬不走”的沟通桥梁闽南语、“割不断”的宗祠谱牒文化家书家训为切入口,先后5次探访珍藏上千份“迁台记忆”史料的惠安阿里山会馆,两度考察闽台缘博物馆,深入闽台祖庭真武庙、“海峡第一村”金井围头村、英雄故里郑成功纪念馆及延平王祠、施琅纪念馆、日据时期亲赴台湾讲学的“文斗”志士辜鸿铭祖籍地等两岸交流史迹45处,多次与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沈文锋、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刘以榕、丰泽区人大代表、黎明职业大学教授林春蓉、香港商报记者林颖杰等闽台研究专家面对面深度交流。借助大量两岸家书、史料文稿、墨宝文物的研讨交流,两岸文脉渊源更加清晰,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闽台血脉同源的情感认同,用“青言青语”开展多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讲透闽台融合的创新理论、讲好闽台融合的发展成就、讲清闽台融合的形势任务、讲出闽台融合的光明前景。

图片1

图1:实践队师生参观阿里山会馆

图片2

图2:实践队师生参观围头村“战争与和平展馆”

图片3

图3:实践队师生参观施琅纪念馆

·创新载体传薪火

一座座向海屹立的英雄丰碑,盼的是回归,传的是军魂;一封封辗转三十年的家书,写的是乡愁,寄的是未来。三百六十多年前郑成功为驱荷写下《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与台湾光复时期赴台接管公务的蔡来水给在大陆的三弟留下的家书:“不要怕革命,参加斗争去”,和因“八·二三炮战”沉睡在英雄的围头的安业民的日记“我要永远战斗在海岸上”,都以最简洁的语言讲述了家国统一、有国才有家的真理。为更好实现薪火传承,实践队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和能力基础,开设闽台国情教育课,不仅挖掘设计了五十多条研学路线,还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思维,以中央和地方对台工作思想为指引,围绕闽台融合发展实际,拍摄《晋水柔台润两岸 融合发展绘青春》《两岸家书》等广受青年学生喜欢的短视频,或以拍摄vlog纪实的方式,发布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发挥青年学生书写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径的青春力量。

图片4

图4:实践队师生参观见义勇为教育基地八二三炮战公园

·科技赋能破瓶颈

两岸文缘相承最重要的核心是源于“根在一处”。在调研过程中,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蔡再辉先生结合长期海外工作经历介绍,两岸在乡音俚语的用词搭配、传统节日习俗仪式、饮食起居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共性,且两岸文源还藏在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正如家书里所写的那样:“親愛”,相见才能亲,有心才能爱。为让两岸青年增强对两岸同属中华文化根脉的认识,助力更多台胞台亲足不出户便捷寻根寻亲,实践队依托高校平台,主动对接市社联、展馆博物馆等相关单位,活用地区资源,结合专业所长,于今年5月开发了“两岸e家”寻根小程序,形成了两岸族谱、宗祠文化信息库、搭建了闽台文化知识库、闽台商贸文化园、实现了闽台宫庙等史迹VR在线游。以科技提效、文化润心、协同联谊,为闽台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沉淀明方向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复兴的伟业势在必行。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战地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从战地走来的围头村,浴火重生“二次创业”,闯出了一条以红色赋能文旅发展的实施路径。在围头村洪水平书记的生动讲述下,实践队也更加明晰了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的“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深刻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希望在青年。”青年要自觉做中华文化和共同家园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在接力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实践队也对下一步的调研做了系统的部署,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岸工作的殷殷嘱托,在守护闽台文化根脉、共筑两岸文化繁荣、增进两岸文化认同的奋斗征程中,接续深耕,为新时代两岸融合发展绘出亮丽的青春答卷。让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刻入两岸人民的心骨里,在融合发展中共享民族复兴荣光。

图片5

图5:实践队师生在民族英雄郑成功文化中心合影

责任编辑:郭雅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黎大马院暑期实践队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深入泉州周边县市调研两岸祖地文化、郑成功文化及史迹。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