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辽宁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任务,对辽宁乃至全国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一、文化自信自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
(一)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正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二)文化自信自强的来源
1、文化自信自强,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新征程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首先就要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定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2、文化自信自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这些内蕴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考验,历经沧桑、永葆张力,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底气和来源。
3、文化自信自强,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文化领域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引领需求,以先进文化引领精神家园的建造,在顺应群众中教育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
4、文化自信自强,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彰显。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国际社会越来越渴望解码中国发展、了解中国文化。
二、以文化自信自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辽宁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沈阳故宫、盛京三陵、阜新查海遗址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它们“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要深入研究辽宁地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如满族文化、东北民俗文化、阜新玛瑙文化等,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弘扬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承载着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辽宁省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如辽沈战役纪念馆、雷锋纪念馆阜新万人坑纪念馆等。要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同时,要加强对革命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将革命文化融入到文艺创作、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革命文化的魅力,让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优越性,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辽宁省各地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与前提。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弘扬诚信文化等。
辽宁省各地要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党是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辽宁省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要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为人民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同时,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辽宁实际,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辽宁的全面振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