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修”课程的运行机制

2020-11-16 16:25:59 公众号: 筑梦工大 博学笃行 林红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是新生的第一课。思修课要完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特殊使命和专业职责,我们始终以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新要求为标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己任。

1.jpg


教学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完整的“三位一体”的教学运行机制:即“思修”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定位准确、层层递进;“思修”课教学的内容选择,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有机统一、紧密结合;“思修”课教学的实现途径,通过“感受型、体验型、践行型”相互关联,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得益彰。

课前引导、课堂互动、课后实践,课前线上引导:指导各班分成5人学习小组、布置预习作业和自学内容;课堂精讲,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翻转课堂,及时准确的抛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练习,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完成角色转换,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后实践也以小组为单位,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持续实施思修教研室和党支部品牌“筑梦工大 博学笃行”育人熔铸计划,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jpg

2016年开始,思修教研室和党支部启动筑梦工大博学笃行育人熔铸计划,该计划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为宗旨,从思想上启发学生,从实践中锻炼学生,培养真正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形成了一个奋发进取的教育教学氛围。比如比如组织指导学生百余人次参加社区微党课展演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70余人次参与微电影拍摄,2019年9月策划、指导、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我校首部蕴含太阳石精神、宣传正能量的微电影《不只是一个人的春天》,这部微电影的相关报道登上了阜新日报、辽宁日报、辽宁易班,2019年11月该片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这是“筑梦工大 博学笃行”育人熔铸计划实施的成功范例。这些形式与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被学生们称为“亲老师”、“好老师”。

3.jpg

课程开设以来不断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特别是2012年至今,本课程与学校“研究性教学方法”、“教与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同步,在校第八批教改、省教育厅教改、市级立项课题中,历经了“一微四化”、“同向同行”、“明火长焙”三个教学改革阶段,以微课精讲为引领,在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法开放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渐进式改革,走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前沿,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多项省级市级校级教改课题的研究;出版了五部著作,参编了十余部教材或书籍,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刊登了多篇教学科研论文。

“思修”课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增强本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凝练出以下创新教学特色: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针对性强;自主学习,创新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实现了理论真正的“入脑入心”。

4.jpg

今后我们也将不断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理论,加大教改力度,在广大青年学子初入高校的“拔节孕穗期”,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加强价值引导,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用更科学的“配方”、更精湛的“工艺“、更时尚的“包装”,打造出一道道“思修课的“育人好汤”,真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切实提高“思修”课的教学效果,让思修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好课。




责任编辑:张欣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思修”课教学的目标定位。“思修”课教学的内容选择。“思修”课教学的实现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