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领航聚合力 赋能乡村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03-24 08:33:52

一、支部概况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党支部是一支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团队,现有党员1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1名博士。支部成员平均年龄35周岁,年轻而富有朝气。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1

二、党建联建:双核协同,赋能乡村振兴

支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了“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双核协同机制,将党建嵌入专业规划、课程开发、社会服务全链条,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双向融合。支部借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员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通过对接凤城增压器产业集群的技术需求,支部将9项企业技术转化为《复杂部件多轴加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课程模块,形成“企业出题—支部领题—党员解题—成果入课”闭环,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支部牵头组建了“智造先锋”党员技术团队,深入凤城3个乡镇开展“智能制造进乡村”行动,为多家乡镇企业开辟了发展新机遇。先后为凤城半轴汽车公司完成9台普通车床、铣床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为凤城天盛精密机械制造公司完成6台套数控磨床、数控加工中心的升级改造;参与凤城时代龙增压器制造公司转子轴车间设备智能化项目,完成8台套智能化去毛刺机的工艺优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支部在凤城刘家河、通远堡等2个乡镇设立兼具教学、生产、研发功能的“乡村微工厂”,为后续教育服务和实践育人提供了重要平台。

2

三、教育服务专业赋能,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支部依托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乡村教育,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针对凤城农机设备老旧、效率低下的问题,支部研发了“小型玉米免耕播种机”,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支部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农机设备操作与维护培训,2024年累计培训180人次,其中80%的学员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乡村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人才。

通过收集农机设备使用中的反馈信息,专业团队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完善了“玉米播种机性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播种深度、种子间距和土壤湿度等关键参数,帮助农户精准作业,提升了播种效率和质量。2024年在凤城刘家河镇的试点中,玉米产量同比增长15%,为当地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年,凤城时代龙为专业捐赠40台套S200G型增压器,供学生实习实践。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增压器的拆装、调试与故障排查,掌握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工艺与维护技术,实现了产业与专业的双向赋能。

四、科技赋能数字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支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赋能乡村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牵头搭建了“云智造”平台,运用5G、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线上诊断—线下服务—数据共享”一体化服务,为凤城神龙增压器公司开发了涡轮增压器壳体智能检测系统,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产品不良率从3%降至0.5%。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为企业降本增效,还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支部将企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项目,开发了《液压传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获评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实践育人: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支部注重实践育人,通过“乡村微工厂”和“云智造”平台,推行“真实项目进车间、学生顶岗变技工”模式,开发了“理论培训+实操训练+岗位实践”三段式培训体系,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创业青年开展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操作等技能培训,为乡村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支部实施“智能制造未来工匠”专项招生计划,农村生源占比100%。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档案,就业对口就业率85%,90%扎根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支部培养的代清晨等3名技术骨干,带动凤城神龙增压器公司完成技术改造,进而辐射整个增压器产业链。2024年,支部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辽宁省第二十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专业学生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称号19人,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实践育人,支部不仅为乡村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还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和经济振兴。支部的实践成果在区域内形成了广泛的示范效应,为“强国行”专项行动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范式,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服务国家战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3

六、结语

未来,支部将依托“乡村微工厂”和“云智造”平台,扩大技术服务的覆盖范围,为更多乡镇企业提供智能化升级改造支持,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同时,支部将优化“三段式培训体系”,针对乡村需求开发更多实用型课程,培养更多扎根乡村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教育服务方面,支部将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应用,如智能农机设备的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此外,支部将探索“党建+产业+教育”的创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通过持续努力,支部将为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袁国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