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生科院教工一支部为研究核心的红树林研究院成立

2022-06-21 20:07:48 岭南师范学院公众号 张少华 蔡文倩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天,第一届岭南红树林学术论坛暨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岭南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岭南师范学院主办,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科研处承办。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海上森林”红树林的修复与保护,围绕中国红树林保护恢复、生态产业发展、滨海旅游以及自然科普研学教育等方向齐研讨、话发展,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的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再添助力。

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活动开幕、聘用仪式、揭牌仪式、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会议闭幕式等环节组成。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兰艳泽、校长阳爱民,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袁华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许方宏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王胜主持。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为大会作主旨报告。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王文卿教授,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廖宝文研究员,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法稳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分别通过“线上+线下”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

服务地方 贡献“红树林之城”的“岭师方案”“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主动适应和服务‘湛江红树林成为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名片’需求,为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岭师力量!”兰艳泽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学校以研究院为平台“筑巢引凤”,形成了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科研丰硕的研究团队。学校将举全校之力把研究院努力建设成为集科学研究、资源保护、科学普及于一体的研究机构,力争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广东省红树林研究高地,通过“了解湛江、学习湛江、研究湛江、服务湛江”进一步服务湛江高质量发展,助力湛江建设美丽宜居生态海湾都市,服务广东及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举行第一届岭南红树林学术论坛并为红树林研究院揭牌,是岭南师院的一件盛事。”阳爱民为开幕式致辞,指出岭南师院坚持“两性两型”办学定位,深化“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思路,扎根湛江经济发展沃土,在红树林保护、资源利用、生态监测等方面科研硕果累累。下一步研究院将全力筹建广东省红树林濒危物种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并成立红树林生态修复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围绕濒危红树林资源与生态修复、药材资源、生态蓝碳、生态系统监测及红树林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提供科技支撑。

开幕式上,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金义富宣读了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名誉院长、执行院长、副院长及第一届红树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范航清研究员当选为名誉院长,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持行政工作的副院长刘锴栋教授为执行院长,王文卿教授为第一届红树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廖宝文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法稳研究员等15名专家学者为委员,聘期5年。

王胜介绍了研究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校通过“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组建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红树林研究队伍,相关科研人员多达108人,前期与红树林相关的研究成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达12项,省部级项目达20余项。下一步,研究团队将从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最关键的育苗问题出发,集合全研究院智慧力量实现成果运用和转化。

发挥优势 打造广东红树林研究新高地“建设‘红树林之城’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袁华新代表湛江市委市政府对岭南师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岭南红树林学术论坛、揭牌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湛江建设“红树林之城”的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认为,岭南师院立足实际、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尤其在红树林修复和科学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希望以论坛为契机,努力打造红树林科技创新与科学保护利用新高地,着力建设区域一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树林研究院。

“长期以来,岭南师范学院在红树林修复、红树林科普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许方宏代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希望岭南师范学院继续加大研究、产出更多成果,为湛江建设“红树林之城”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大咖云集 凝聚力量寻找红树林保护密钥 红树林是海岸卫士,被称为固碳先锋。论坛上,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解决红树林保护利用“卡脖子”难题、保护蓝碳生态系统等专题作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湛江发挥超大规模红树林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凝聚了智慧力量。

范航清研究员在大会现场作题为“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的设想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此外,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王文卿教授,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廖宝文研究员,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法稳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分别就红树林初级生产力与蓝碳、解读《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基于双向思维的红树林保护策略等主题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

市科协肖斌主席、市教育局林尚武副局长、市科技局钱成副局长、市自然资源局李勇副局长、市生态环境局谢敏副局长、市农业农村局黄觉敏调研员、湛江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佘珊副总经理、中铁建发展集团华南区域夏福兵副总经理、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协会马士龙会长、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钟才荣所长、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陈光程研究员、广东海洋大学李承勇教授,湛江市有关局负责人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

责任编辑:黄真池、余小杏、潘晓艳、张颖、刘锴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支部党员积极参与红树林的保护、研究、生态环境修复等,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