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内蕴丰富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丽职院工商第一党支部师生团队分别选取国学文化名扬的山下阳村以及有“进士村”美誉的张畈村作为实践基地,连续两年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主题实践。
一、创新角色体验式“剧本游+微电影+研学”乡村文旅叙事体系
团队利用半年多开展深度调研,从文物典籍搜集整理,到交通环境、宗祠民居等空间考察,再到乡贤、村干、村民访谈对话,多维度挖掘古村文化内涵。从文化特色出发,结合“文旅实景剧本游”“体验式研学”“微电影”文旅叙事形式,创新实践思路。
在山下阳村,团队根据该村独有的“八卦阵”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故事,为其创作了首部实景解密剧本《照相机里的回忆》、文旅穿越剧本《青青赶考记》,并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邀请业内玩家进行内测反馈。在张畈村,团队结合乡村风貌、古朴建筑、人文故事,完成《乡野:浮生四季》4部微电影剧本大纲及脚本,拍摄完成第2部《夏:南有乔木》,并在抖音、B站等平台投放,受到当地电视台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团队从两个村子重视“德育教化”的文化氛围出发,利用乡贤馆、古民居进行仿古空间营造,面向儿童以及留守老人,通过研学剧本,利用角色扮演开展沉浸式国学文化研学实践以及跨代研学探索,从而进一步提升乡村整体文化水平。
二、打造“家族式”乡村文化传播IP形象
为激活乡村文化内容传播力,团队在“家文化”启发下,分别为两个村落创作“家族式”IP形象,并将这些IP形象运用到研学故事册、实景剧本中,从而让IP具有内容生命力。其中,为山下阳村设计“山下国潮”家族,为张畈村设计“墨宝”家族。
三、组建“113+N”乡村文化活动运营团队
团队所属党支部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该支部“共富共美”建设思路的指导下,整合丽水文化研究所、橙点同学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资源,完成“113+N”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团队配置。
其中,“1”个导师,由丽水市文化特派员担任;“1”个项目负责人,由具备活动运营经验的教师担任;“3”个专干在学生团队中选拔,分别是1个活动运营专干,1个文创设计专干,1个媒体宣传专干;“N”表示在专干之外培养有志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萌新,一般来自大一年级。他们经过实践培养,成为专干的后备力量。通过以上组织建构,确保乡村文化振兴项目能持续引进人才。
两年间,团队实践活动被浙江教育、丽水市团市委公众号等多家媒体报道。而实践团将不断有青年大学生加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