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即将结束时,敌人在东北败局已定。蒋介石为挽救危局,决定缩短战线,固守淮海地区战略要地徐州,为其统治中心南京提供屏障。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华野司令员兼中野第一副司令员陈毅、中野政委邓小平、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和华野副政委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浴血奋战,以60万兵力对抗国民党军的80万,首歼黄百韬兵团于碾庄,继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再歼杜聿明兵团于陈官庄,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凤凰山东麓,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他指出,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
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华北解放区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支前。前方需要什么,后方就支援什么,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援到哪里,成了千百万人民的自觉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战役中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大小车88万余辆、担架20.6万副、挑子30.5万副、船只8000余只、牲畜76.7万头,筹集粮食9.6亿斤,赶做军鞋数百万双,运送弹药300多万吨,转送伤员12万名,另有10余万青年参军参战。这数百万民工和车辆组成了一幅车轮滚滚、波澜壮阔的人民支前的雄伟画卷,这些源源不断的小推车保证了物资的按时供应,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如陈毅所说的那样,“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可以说,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真正是人民的胜利。
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淮海战役精神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和红色养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更加需要传承好淮海战役的红色基因。这不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让红色精神穿越时空,让每个人都能仰望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激励前行的强大动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