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我来讲”(六十五)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

2022-02-07 15:42:42 王泽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延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同学开展讲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宣讲党的红色故事,做好党的接班人!我是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王泽惠,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故事。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时为新疆军区子弟学校教师的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返乡。甘祖昌将军回乡后,与群众同甘共苦,拿出自己大部分的工资为家乡开垦荒山、改良土壤、修水利、建电站、建校舍。甘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将军生前,她是将军高尚德行的坚定支持者。将军身后,她用实际行动延续着将军的梦想。“活着就要为党和人民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多年来,龚全珍始终铭记着丈夫的话。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捐资助学、捐款救灾、帮扶群众……多年来,收入微薄的龚全珍倾尽所能,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时刻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不懈追求。年老离休的她又发挥余热,心系下一代,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向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几十年来,没有人记得龚全珍去过多少学校、讲过多少次课,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和白开水当午饭。”

2003年,龚全珍应邀到凫村中学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该校。不久后的一天,她又捐出了2400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了“1+1”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

2011年,琴亭镇组建了“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她每周都会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

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她曾在甘将军离世后,在县幸福院度过了5年。期间她从不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院里的工作人员,并拿出生活费帮大伙买营养品。

曾有人这样问龚全珍:“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图个啥?”

她回答:“十几年来,每次从睡梦中醒来,我都会听见老甘临终前说的那句话,‘下次领工资,再买化肥,送给贫困户’。人民给了我们崇高的荣誉,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群众谋幸福。只要还能动,还能讲,我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我是一名老兵,要永葆党员本色,永不掉队!”

“我从不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但我有一份特殊的责任,就是要把甘祖昌将军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龚全珍说道。

正如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中所说:“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万水千山,脚步总是坚定,而爱越发宽广。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龚全珍奶奶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践行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不愧为“最可爱的人”“最美的中国人”,值得每一个人向她学习、向她看齐。

责任编辑:成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和大家分享的是“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