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延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同学开展讲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宣讲党的红色故事,做好党的接班人!我是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周甜甜,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吃野菜常中毒王承登”的故事。
王承登16岁便参加了红军,还入了党。过草地途中,王承登任红一方面军三军三师四团十二营机枪排班长。“一个班一挺重机枪,扛机枪就得5个人:枪架子15公斤,两个人扛;枪身也有15公斤,两个人扛;枪杆子9公斤,我自己扛,加上手榴弹、子弹、挖工事的铁锹以及行军包,总共25公斤。”王承登还记得进入草地的时间是1935年8月21日,当时正是川西北的雨季,茫茫沼泽地上开着黄色的小花,但鲜花下面却处处都是吞噬人的黑洞。草地上,几百里没有人烟,也没有房子,他背着50斤重的行李,每天要步行近百里。有时正走着,狂风暴雪夹着鸡蛋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就砸了下来,所有的人只好屁股朝天,头埋在泥水里躲避。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粮食不足。红军向老百姓买粮食,但在当时青黄不接的情况下,老百姓家里的粮食并没多少。王承登印象很深,“最后,每人大概背着三四公斤青稞面就上路了。”但他自己带得少,只带了3公斤,还要接济其他战友。青稞面遇到雨水就结成了一坨,根本没法分开。很多战士的干粮到了第3天就已经没有了,野菜都被吃光了,只能饿着肚子走路。“到了过草地的第五天,野菜、草根就成了主粮。”
王承登每天到达宿营地后,再疲劳也要去找野菜或草根,用洗脸盆熬成稀汤,做一顿“好饭”吃饱肚子,误食毒草中毒痛得打滚是常事,但第二天他照样拔来煮着吃。“毒死总比饿死好。”
在粮食极度紧缺的情况下,每天烧开水熬一锅青草、树叶稀汤喝,是战士们一天最开心的事。草地上的水多数有毒,不能喝,而找到能喝的水有股腥臭味,喝下去让人呕吐、恶心,但为了活命,臭味再大也得烧开喝。每到干燥一点的地方,战士们还会去搜老鼠洞,看老鼠洞里有没有“余粮”,老鼠也会被作为“肉食”煮汤喝。
运气好的时候,战士们还能在某个泥潭中抓起一条鱼来,那对战友们来说,可就是“过年”了,连鱼骨头都舍不得扔,下一顿继续放在锅里煮,锅里还能冒出点油沫子来,最终,鱼刺也被吃得干干净净。每天傍晚,草地上一字排开,星星点点的全是红色的“炉灶”和火堆。战士们有说有笑,士气又高涨起来。
“我能活着,是捡了一条命。”王承登说,在草地上,只要一脚踏空,陷入泥沼,就再也出不来了。他有一次也一脚踩入泥沼,水已没过腰,经过的两名战士躺在泥地上,从两个方向拉了王承登一把,他才死里逃生。在草地上找露营的地方也十分困难,战士们总是自觉地将干草地留给年纪大的同志,有时下大雨,又没有雨伞,王承登和战友们就在寒风冷雨中颤抖着等待天亮:“红军战士都是铁打的。”
一路上,王承登都能看到战友的遗体。“有时,你看到草地上留着一顶帽子,那下面就有一位牺牲的红军战士。”每当看到战友遗骸,王承登都会含着泪水深鞠一躬,敬个军礼,用草皮替战友盖上,擦干泪继续前行。每当回忆起悲壮的过草地经历,王承登便会哽咽,泪花也禁不住涌出。
“我走着走着,已满脚都是疮,快掉队了,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咬着牙,忍着痛,跟着部队往前走,我相信革命将来一定会成功。”8月底,部队终于走出草地,看到远处的草房、炊烟,他和战友们发出胜利的欢呼:“我们终于战胜了草地。”
从草地走出的英勇红军,为革命保存下了“金子中的金子”,培育出了惊天动地的士气与坚韧不屈的斗志,深远影响绵延至今。
向红军战士致敬!向长征精神致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