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我来讲”(九十)向死而生的湘江战役

2022-02-09 14:45:54 庄雪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延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同学开展讲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宣讲党的红色故事,做好党的接班人!我是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庄雪宁,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向死而生的湘江战役”的故事。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军队发动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当时的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他们错误地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在进攻遭受挫折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使红军日益陷于被动。

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失守,国民党官兵蜂拥而入。10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此时中国红军的处境愈发艰难,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被迫撤离,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在长征刚开始时,蒋介石对红军的战略意图还比较模糊,所以在部署兵力上举棋不定,深怕一个不小心放跑了红军。但当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时,蒋介石立即认识到红军的战略意图是与贺龙军团会和。于是,蒋介石任命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负责拦截红军。为了实现“追剿西窜股匪,务须歼灭湘、漓水以东地区”的目的,蒋介石下了血本。他部署16个师近三十万人的兵力,配合湘江天堑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的有生力量扼杀在摇篮里。

本来,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后,毛泽东曾建议,利用湘南守敌比较薄弱,而我党在该地区影响比较大的条件,在湘南地区打几仗,消灭敌军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一如毛泽东之前提出过的所有正确建议一样,这条建议毫无例外地被掌握着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拒绝了。面对敌人布好的口袋,毛泽东再次建议放弃渡江,进入湖南腹地薄弱地区,遭李德再次拒绝。 当时惟一办法就是争取时间,兵贵神速。然而遗憾的是,博古、李德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家当搬到湘西去。1万多人的中央纵队,小到坛坛罐罐,大到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抬的石印机、大炮底盘,什么也舍不得丢下。这样,护卫在前后左右的各军团被队形死死地束缚住,既疲惫又被动。

中央红军拖着长长的队伍“漫步”,在湘南足足走了20天。在做进军广西渡过湘江的准备时,敌人已经基本部署到位,形成了依托西南湘江屏障自东追击、南北夹击、四面合围的阵势,只等红军去钻他们的“口袋”。这时,中央红军已处于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11月23日,中央红军决定:坚决打击尾追之敌,迅速开辟西进越过湘桂边界、进入广西抢渡湘江的道路,为进行湘江战役做好准备。11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坚决打击尾追之敌,进入广西抢渡湘江,前出至越城岭的西延山区。发现红军从全灌兴三角地带西进意图后,桂军主力11月26日开始从恭城向北调动,湘军11月27日进入全州城。27日下午,红一军团抢占了全州以南、界首以北的所有湘江渡口。11月28日凌晨,桂军在新圩向红三军团发起进攻,湘江战役正式打响。

湘江战役率先在新圩打响。守住了新圩防线,就等于守住了第一道生命线。这场阻击战异常惨烈,红军战士与数倍于己并拥有飞机、火炮优势的敌人血战数昼夜,阵地几失几得,数千名红军指战员血洒战场。“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在这场宏伟悲壮的阻击战中,红军部队付出了巨大代价——红五师“自师参谋长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伤亡”;红十八团全团1000多名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斗。时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的易荡平,带领战士坚守在脚山铺先锋岭。在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后,他身上多处负伤,倒在血泊中。当敌人手持刺刀冲过来的时候,为了不拖累战友,也不愿做俘虏,他开枪自尽,献出了年仅26岁的宝贵生命。血战数日,最终以2000余名红军战士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完成了阻击湘军、掩护党中央和兄弟部队渡过湘江的任务。

光华铺阻击战,这是一场事关中共中央安危的战斗。该阵地距离军委纵队渡江的界首渡口仅5公里,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只可守不可丢。这是一场无险可守的阻击战,光华铺周边基本上是水田、旱地和低矮土丘错落的开阔地,易攻难守;这是一场惨烈的拉锯’,敌我双方都没有工事依托,完全是面对面零距离的厮杀。在猛烈的炮火下,同一天内,红十团团长沈述清和接任团长的杜中美相继牺牲。但部队始终守如泰山,坚决挡住了敌军4个团的进攻,以牺牲近千人的代价,完成了保护界首渡口安全、阻击敌军汇合封锁湘江的艰巨任务。

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灭!三大战场的悲壮抗击,最终都为红军抢渡湘江争取了宝贵时间。

1934年12月1日,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已到最后关头。大坪、屏山、界首等渡口相继失守,凤凰嘴成为湘江以东红军各部抢渡的最后一个渡口。此时,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面武器狂扫滥射,但这一切并未阻拦红军坚定的步伐,在毫无掩体的情况下,红军将士们一批接着一批跨越渡口、勇闯湘江。

在抢渡湘江的战斗中,红军牺牲巨大,鲜血染红了江面,密密麻麻的战士遗体被冲到湘江一处河湾,十分惨烈。,从那时起,当地百姓就开始传唱“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民谣,以示尊重与缅怀。

在悲壮绝后的生死抢渡中,还有一支部队不得不提——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任务后,该师被敌阻于湘江东岸,数千名将士与敌鏖战至弹尽粮绝,绝大多数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负伤后不幸落入敌手,他乘敌不备,断肠明志,英勇就义。年仅29岁的陈树湘,用生命践行自己“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战。红军从开始长征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好在红军没有灭亡。中央红军突破湘江——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的企图宣告破产。对此,蒋介石无奈叹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

一山一石一丰碑,一草一木一忠魂。不灭的信仰之光,成为战斗中红军指战员英勇向前的不竭动力。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红军的长征迎来转机,为革命的胜利带去希望的曙光。

红军战士为了信仰,为了理想,不惜流血牺牲,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将永垂史册!

责任编辑:成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和大家分享的是“向死而生的湘江战役”的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