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云港师范学院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星火青年”田野调研团队历时两周,深入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飞泉村、前云村,连岛西山村、东山村,以及宿城街道宝山村、大竹园村、留云岭村等10个文旅特色乡村,围绕“青年群体入乡文旅就业意愿”开展深度调研,不仅为团队“挑战杯”竞赛积累数据,更为地方文旅振兴提供科学参考。
走村访户:倾听青年声音,把脉文旅发展
调研团队先后走访花果山、连岛及宿城街道的多个文化旅游村落,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与近百名青年文旅从业者、村民代表、游客等展开交流。
在花果山景区,团队重点关注“西游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飞泉村青年民宿老板王女士分享道:“景区推出的智慧旅游服务和政策扶持,通过数字赋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返乡从事文旅创业。”
连岛片区的调研则聚焦滨海经济与青年文旅创业。西山村的渔家乐90后经营者李总提到:“通过政府协会组织的电商培训,我们在传统民宿餐饮基础上,增加了直播带货业务,今年海产品电商销量又翻了一番。”
宿城街道宝山村的“云雾茶旅综合体”项目中,95后茶艺师小陈带领团队开发茶文化研学课程,吸引周边以及长三角游客:“村里提供古茶园流转政策,让我们能融合制茶体验、汉服旅拍等新业态,带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一同增收。”
以赛促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锻造硬核成果
此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60余份,访谈记录20余篇。初步分析显示,青年返乡意愿与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呈正相关,政策扶持、文化认同、产业机遇、教育赋能等仍是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宿城街道文旅模式中青年人占比较高。“宿城案例表明,盘活在地资源、精准匹配青年技能与城乡需求,能有效提升人才留存率。”团队也将在调研报告中新增“乡村文旅IP差异化开发”章节,为不同资源禀赋的村落提供定制化建议。
从花果山的千年银杏到连岛的碧海银沙,再到宿城的茶山竹海,“星火青年”团队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绘制出新时代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图景,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团队指导教师表示:“活动将结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育人+以赛促学’特色,提出‘青年人才留乡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团队计划进一步梳理数据,形成涵盖政策建议、文化IP打造、人才培育等维度的综合性报告,提交至地方政府及文旅部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