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留学城职|老挝小伙的中国文化奇遇记:用书法、茶艺和镜头搭起“跨国桥”

发布时间:2025-04-03 21:36:15

两年前,老挝小伙李海龙拖着行李箱站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门口,满眼好奇;两年后,他成为了书法大赛的全勤生、茶博会的常客和短视频达人。今天,让我们翻开他的日记本,看这个文化小白如何用笔墨、茶香和镜头,在柳州写下自己的中国故事

第一站 用脚步丈量中国

   2024年夏天,李海龙参加了"中华文化体验营",穿梭在南宁的青山绿水间,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壮乡的自然之美与民族文化的多元魅力。壮族的铜鼓、山歌,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与热爱。这段经历让他在广西国际学生区情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队友们纷纷赞叹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比许多本地人还要深刻。

   在北京天安门前,李海龙仰望着这座象征着中国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建筑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里浓缩了五千年的文明,每一块砖石都像在讲述故事。"


第二站 :笔墨间的文化修行

   回忆起刚开始学书法的日子,他笑称自己"像在画画"。"刚开始握笔,手抖得像筛子。"为了练好每一个字,他从握笔姿势开始学起,一笔一划地练习横、竖、撇、捺这些基础笔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四届广西来华留学生书法大赛”中,他荣获了一等奖。对李海龙而言,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对中国文化热爱的方式,它更像是一扇窗,让他得以窥见中国文化中那些美妙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此外,他还通过汉字听写大赛和古诗诵读活动,深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读《琵琶行》时,我仿佛能听见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声,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太奇妙了。”

第三站:镜头里的第二故乡

   "用镜头记录,是我表达热爱的另一种方式。"在2024年中国-东盟青年"看广西"短视频比赛中,李海龙的作品《跨越万里,文化桥梁——一个老挝人的广西文化体验》荣获三等奖。他通过镜头带观众"云游"广西,分享了自己在广西丰富多彩的中文学习及文化探索之旅。为了更好地了解柳州,他还参与了《你“超”厉害》系列视频的拍摄。在柳钢车间,他目睹了工人们在高温下作业的艰辛;跟随滴滴司机跑夜班时,他听到了普通人的奋斗故事。“中国发展的速度背后,是无数平凡人的坚持。”他感慨道。通过短视频这种现代媒体形式,李海龙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到广西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为促进中国与老挝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站:茶香中的文化对话

   在茶文化领域,李海龙也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理解。在老师的带领下,他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茶叶,并认真学习泡茶的各个步骤,从烫壶温杯到分杯品茗,每一个步骤他都牢牢地记在心里。他深知,唯有通过不断的尝试与调整,才能泡制出一杯口感醇厚、香气四溢的好茶。     李海龙因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在茶艺方面的出色表现,连续两年受邀参加中国(南宁)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广西茶文化节。他认为,茶不仅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跨越国界,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智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茶文化交流搭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茶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第五站:柳州,我的另一个家

   “五星街的夜市、马鞍山的日落、前街的美食……这些早已成了我的日常。李海龙的朋友圈里满是柳州的生活片段。老师和同学带他逛遍大街小巷,甚至教会他说柳州方言。这里的人让我有了家的感觉。谈及未来,他眼神坚定:我想做一座桥——让老挝人看到真实的中国,也让中国人了解老挝的文化。

在这里 像李海龙一样的国际学生 不仅是学习者 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他们用笔墨书写热爱 用镜头记录生活 用茶香传递友谊 这座“第二故乡”正成为他们

搭建起“跨国桥”的起点

为我们讲述一段段

精彩的中国文化奇遇记

让世界各地

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卢珊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老挝小伙的中国文化奇遇记:用书法、茶艺和镜头搭起“跨国桥”。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