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组织师生赴宝鸡开展主题党日暨研学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5月17日,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组织师生赴宝鸡市开展“寻根溯源守初心·赓续血脉担使命”主题党日暨研学实践活动。活动由学院党委委员、副处级组织员刘菁老师带队,岳立、陈南旭、苏丽娟、冯国强、邓晓红等教师代表及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代表41人参加研学。

上午,师生一行走进中国最大并且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讲解员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秦肇之路”等特色展厅,感受青铜器发展脉络,领略周秦文化的深厚底蕴。其中,镇院之宝“何尊”上镌刻的铭文“宅兹中国”,揭开了“中国”一词的最早面貌,承载着华夏文明起源的密码。随后,大家从10件“四十三年逨鼎”中了解到西周时期的廉政制度与廉政意识,深刻体会到廉洁精神的传承,接受了一场意义深刻的廉政教育。


下午,在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师生一行跟随讲解员走进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群落。师生们通过历史影像观摩、生产线情景模拟,逐一参观了窑洞工厂、申新纱厂办公楼等历史遗迹。它们仿佛是时光的使者,生动再现了民族工业西迁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大家认真听取路易·艾黎推动“工合运动”,荣氏申新纱厂内迁宝鸡、实业救国的动人故事,深刻领悟战火纷飞中“窑洞工厂”坚守生产以实业凝聚救亡力量、为抗战提供物资保障的伟大壮举。在申新纱厂办公楼第二展厅,展示了中国银行作为当时四大银行之一,通过发放“工矿贷款”、构建金融网络为内迁企业提供关键的金融支持,全力以赴实业抗战、金融报国,凝聚力量发展经济的光荣历史。参观结束后,由刘菁老师领誓,师生党员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将“自力更生、实业救国”的时代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此次党建研学实践活动,师生党员深入探寻历史足迹,体悟周秦先贤崇廉尚俭风范,汲取抗战先辈家国情怀力量。师生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经济学人,将立足专业所长,在学术研究中坚守诚信底线,以专业素养服务高质量发展,把文化自信转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的创新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院邓晓红副教授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有幸参与其中,感触颇深。参观青铜器博物院,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的“中国”二字——“何以中国”?它不仅是对家国的深情呼唤,更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深刻写照。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工厂”,曾是抗战时期重要的工业支点,一座座窑洞,见证了无数革命前辈在艰苦环境中以专业所长和赤诚爱国之心,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此次党建研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也更加感恩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我将以此为激励,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学生王友祺说:“ 我深刻感悟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与民族工业的抗战精神。青铜铭文镌刻千年文明基因,窑洞工厂见证实业报国担当。未来我将以史铸魂,传承红色血脉,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初心使命,让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成为砥砺奋进的精神火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