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兰州大学孟兴民同志:在报效祖国中创造人生价值

2021-05-13 12:05:25

孟兴民教授1984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地质系,1998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获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1985-1991年于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91-2012年先后于英国莱斯特大学地理系及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地理系任职。2010年作为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特聘教授引进,先后任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院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孟兴民教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坚定,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决定和部署。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作风,无论在什么岗位,也无论负责什么具体工作,都保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工作热忱,责任心强、担当意识强,创新精神足、业务能力强,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立德树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孟兴民教授追求高尚的党员人格,始终严于律己、工作作风踏实。为人正派、清正廉洁,纪律性很强,自觉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和不正之风作斗争,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己。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纪律要求及宽阔的国际视野,得到了兰州大学师生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2008年汶川地震后,孟兴民教授怀揣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为能够切实发挥个人所学、所长,实现为祖国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做出应有贡献的宏愿,毅然放弃伦敦大学终身教师身份,回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科研、教学工作。他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监测预警与防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扩大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同时积极服务于社会民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1991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评为甘肃省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被评为兰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评为“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

聚焦科技前沿,推动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水平显著提升。孟兴民教授作为兰州大学地质灾害研究团队带头人和地质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其新组建的环境遥感与地质灾害研究团队,是兰州大学发展最为迅速的科研团队之一。长期在我国地质灾害高发的黄土高原-西秦岭地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基于InSAR技术的区域地表变形监测、滑坡泥石流启动阈值、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和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提出了研究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早期判识和综合工程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路,并建设了多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其中,代表著作《中国西北黄土区滑坡(英文版:Landslides in the thick loess terrain of North-West China)》被国际滑坡界广为引用。

孟兴民教授首次提出了对高山峡谷区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应“顺应自然规律”、以“疏导”和“生态修复”为主的措施与方案,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反响,系列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2015年在CCTV10《地理中国》中的“黑方台的秘密”中讲述了黑方台灌溉水通过优势通道的下渗机制,解开了黑方台灌溉水下渗之谜;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领域,运用时序InSAR技术识别和监测甘肃南部滑坡、潜在不稳定斜坡和新构造活动,首次获得兰州、天水、甘肃白龙江流域等地毫米级地表动态变形结果,圈定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建立了潜在滑坡早期识别与预测技术方法体系。孟兴民教授还具有开放的视野与取长补短的品质。初来兰大时,地质灾害领域的设备器材也较为局限,只能开展一些基础的土工实验。他发现这个情况后就着手改善这种局面,这些年间,实验室的设备多了,器材多了,做实验的同学也更多了,团队的成果也越来越多,形成了这种良性循环。作为团队负责人,他负责购置了大大小小的设备仪器,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高密度电法仪,轻型贯入设备,剪切仪等。极大地增多了对地质灾害点的全方位研究,提高了团队的研究水平。通过与省内各单位密切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水平显著提升。

1.jpg

解决防灾减灾实际问题,始终奔波于一线。孟兴民教授注重“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通过与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部门有效衔接与深入合作,实现了团队研究成果与防灾减灾工程项目的对接,促进了防灾减灾的有效实施,为国家节省投资30多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其中,基于时序InSAR的地表变形监测与滑坡泥石流隐患早期识别方面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临夏、天水、兰州等地区区域地质灾害调查、早期预警和防灾减灾规划,为政府实施有效的监测预警提供了重要依据。团队自主开发的“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甘肃南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甘肃南部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成功应用。同时,孟兴民教授作为甘肃省科技厅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科技专家组组长,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主持和参与了多次的抢险救灾工作。

3.jpg

2012年5月10日,定西市岷县发生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他作为甘肃省科技专家组组长于第一时间带领甘肃省相关专家赴岷县参与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2013年7月22日,定西市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他作为甘肃省科技专家组组长在地震灾害发生1小时后即带队奔赴灾区开展工作;2013年7月27日,陇南市文县发生4.5级地震,他作为甘肃省科技专家组组长在岷县灾区开展抗震救灾5天之后,又带队赶赴文县开展调查和重要灾害隐患点的险情排查工作;2018年7月12日,甘南州舟曲县南峪乡江顶崖发生大型滑坡,他作为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赴舟曲县开展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2018年8月9日,兰州市北环路大沙坪入口至天源九号北侧护坡发生山体滑坡,他作为兰州市国土资源局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负责对滑坡形态进行持续监测;2018年8月下旬,临夏州临夏县韩集镇北侧山体大面积蠕滑,他作为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赶赴临夏县韩集镇灾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019年2月28日,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焦家村所在地黑方台发生高位黄土滑坡灾害,他组织兰州大学地质灾害团队,与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和应急厅专家组一起赶赴现场勘查。2019年7月,甘南州舟曲县东山乡下庄村的牙豁口滑坡复活,并有滑坡堵塞岷江的风险,孟兴民教授带领团队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开展滑坡监测工作。2020年7月,陇南市文县等地发生泥石流灾害,他组织团队成员深入灾情前线,排查灾害隐患点共计百余处,保证了众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先后参与20余次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和灾害治理工作,先后撰写了多个灾害调查报告,为相关部门的科学救灾和灾害治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多次向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提交灾害防治建议报告并被采用,受到省委省政府、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的多次表扬、奖励及主流媒体报道。

重视学科人才培养,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平台。孟兴民教授自任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院长以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个人发展。他深入学生宿舍,询问同学们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难题,致力于帮助同学们客服困难,赢得人生。在每年的本科生野外教学期间,他都前去慰问看望在外地实习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实习地点,孟兴民教授总是要抽出时间挨个地点都走一遍。在走访中他发现一年级的新生野外实习存在经费不足等问题,第一时间向学校反映情况,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4.jpg

在地矿学院班子领导的努力下,地矿学院规划制定了环祁连山实习路线,提高了同学们的实习热情,激发了学习地质知识的兴趣,也大幅改善了实习师生的生活质量。在平川慰问看望大二的实习师生时,同学们反映宿舍电路老化,没法充电,住宿条件也一般,在实习忙碌一天后也没办法洗澡。这两个问题让孟兴民教授十分的痛心,他说一定想办法为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情况复杂,他亲力亲为,从协调经费,制定解决方案,再到具体的实施,都亲自过问。不久,同学们的宿舍里电路翻新了,充电问题彻底解决,同学们可以用电脑和手机在宿舍学习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平川实习基地也新建的学生澡堂正式投入使用,前来的师生终于可以在忙碌一天后洗个热水澡了。同时,他也收获了地矿院全体师生的肯定和感谢。

在团队的人才培养方面,他首先激发每个同学的科研热情,方向不设限,范围不设限,坚定地支持每个学生的研究,还建议同学们多和团队里的英国学生交流学习,练习英语口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经常关心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号召留学生多学汉语,多练汉语,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做中外友谊的桥梁。他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开阔视野,把握前沿。也鼓励和支持学生交流访学,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提高团队研究水平,为师生创造更好地发展平台。

2.jpg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孟兴民教授积极推动甘肃省地质灾害研究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申请并获批建设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遵循“请进来,走出去”原则,与欧美国家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全面合作关系,已与英国拉夫堡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英国地质调查局等高校和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实质性合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联合培养博士生/后5名,主办6次国际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甘肃省在国际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同时采用联合研究、人员培训等形式,帮扶“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巴基斯坦COMSATS大学联合开展的中巴经济走廊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危险性评价等研究工作,将科技推广应用,查明了滑坡灾害隐患点,地表沉降点,冰川消退点,具体的研究成果也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巴基斯坦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为中巴经济走廊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储备人才,也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贡献了“甘肃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兰州大学孟兴民同志:在报效祖国中创造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