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学术前沿 • 赋能科研创新 ▎道桥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协助举办土木工程“卓越论坛”学术报告会
2025年7月30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品牌学术活动“卓越论坛”学术报告会在学院303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特邀深圳大学任伟新教授与广州大学马玉宏研究员莅临讲学,为学院师生带来两场高水准、前沿性的学术报告,精准对接土木工程领域的学科前沿与工程实践需求。
兰州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狄生奎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并在会前与两位专家亲切交流。他指出,学术论坛是推动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引擎,应不断强化平台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机制。报告会由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处处长张戎令教授与道桥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张熙胤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研究生代表等8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热烈。道桥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张玉元、鲁冠亚、王晨光、高建强、林丽霞、郭健等6位教师和20余名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下学术育人与支部建设深度融合的成效。
任伟新教授以《研究生创新性研究 —— 以有限元方法为例》为题展开报告,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在三角小波有限元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报告中,他特别援引爱因斯坦纪念普朗克演讲中关于科学探索动机的深刻论述,引发与会师生对科研本质的深度思考。任教授重点解析了三项核心创新:首次将三角小波作为插值函数,构建平面杆系结构分析的完整列式体系;通过开发升阶谱有限元和多分辨率单元,实现结构分析的自适应求解;创新提出复合单元法,成功融合传统形函数与小波函数的技术优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其团队采用二维张量积三角小波建立的统一列式,有效攻克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矩形薄板求解的技术难题,现场展示的精度提升方案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
马玉宏研究员的《工程结构减隔震研究新进展》报告,以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实证案例,生动展现了我国减隔震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的跨越式发展历程。通过详实的振动台试验数据与工程监测结果,他系统梳理了从基础隔震支座到智能阻尼系统的技术演进脉络,重点剖析了典型隔减震工程中混合控制体系的创新突破。报告不仅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更为未来基于数字孪生的自适应减震技术研发指明了研究方向。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围绕三角小波有限元算法优化、减隔震技术的工程适配性等问题与两位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学术思想在互动中不断交汇与升华。与会教师表示,任伟新教授的创新方法为学院在计算力学领域的研究打开了新视野,而马玉宏研究员的工程实践分享则为抗震防灾学科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清晰路径。青年教师代表也表示,将把论坛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与团队科研中,推动前沿成果向教学资源和科研产出的转化。研究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论坛不仅让他们接触到有限元方法与减隔震技术的最前沿进展,任教授关于“科学探索源于对未知世界永恒好奇”的论述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科研道路上初心与坚持的重要性。不少同学已着手调整研究方案,计划借鉴论坛分享的创新思路完善课题设计。
土木工程 “卓越论坛” 是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精心打造的品牌学术活动,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 “汇聚学术精英、启迪创新思维、助力学科发展” 的理念。论坛通过定期举办主题报告会与不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会相结合的方式,广泛邀请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涵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其核心目标是搭建高水平、可持续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前沿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师生提供接触学科前沿动态的机会,同时促进学院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深度合作,助力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特色突破与高质量发展。
本次“卓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土木工程学院在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方面的积极作为,也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道桥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将积极协助学院将持续深化“卓越论坛”品牌建设,打造更多具有学术影响力与实践指导价值的高端交流平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