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贯彻落实校党委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高校党建 “双创”工作,围绕“一中心两翼三创”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推进工作创新、丰富活动载体、促进事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形成了一批优秀成果,获批2020—2022学年党支部工作 “立项活动” 优秀成果和“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进一步总结经验,学习借鉴、交流推广,充分发挥优秀成果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比学赶超,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薛菁,女,1964年12月出生,1999年11月入党,教授,现任闽江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人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曾获福建省“师德标兵”,兼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专门史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福州市第一届闽都英才。党支部获批全国第三批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支部书记工作室获批福建省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建设单位。
丹心热血沃新花,桃李春晖遍四方
36年前,薛菁开启了“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坛,四季耕耘”的教师职业生涯。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她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爱人如己”“爱生如己”,她坚信: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而这份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36年来,她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一生的使命,每逢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她基本不安排其他活动。她说:“ 学海无涯,知识日新。我面对的学生从60后、70后、80后、90后,一直到现在的00后,又各有特性,我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学生共同成长,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薛菁秉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不失仁爱,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努力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她言传身教,虚怀若谷。每学期末,教授的课程结束,她都会要求学生书面提出她教学的不足或建议,她说:“只有这样,我才会进步。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正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立德树人中实现自我超越”。她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撰写,再到修改定稿,她必躬必亲,每一份论文都要历经十余次的口传心授,部分学生的论文选题甚至促成了其硕士、博士的研究方向。跟随她做毕业论文的学生中有不少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并立志要做像她一样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孜孜不辍研思并重,知行合一砥砺前行
薛菁坚信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脱离科研的教学只能是空洞的教条传输。所以她将科学研究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勤勉于兹,乐此不疲,近20年她没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也很少参加朋友的聚会,她的节假日大多都在电脑前享受她“一个人的世界”。她说:“科研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的必然途径,也是一个学者对社会贡献的方式。”有人说,你都评上教授了,还这么拼命吗?她说:“我如果停止研究,就等于停止思考,停止思考就等于停止了生命。更何况,“学而不思则罔”,一味儿地‘炒冷饭’,我自己这关都过不了,更别说面对我的学生。我总是要有一些新思想、新成果与他们分享,这样,我才有足够的自信站在讲台上,我才有足够的热情把课上好。久而久之,研究也就成了我人生的最大乐趣与生活方式。”2007年以来,薛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4篇发表于《光明日报》,3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学术著作3部,古籍点校1部。主持7项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其中3项重点项目。学术成果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集体一等奖1次。
薛菁遵循“知行合一”的理念,注重“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实现服务社会的理想。工作和生活都在福建这片土地上,“闽都文化”成了她的心之所向。她于2005年开始涉足闽都文化研究,十余年间,她和团队承担了福州市政府多项文化建设项目。撰写的《闽都文化的基本特质与精神》在《光明日报》发表,被业内人士称作“将闽都文化推向全国第一人”。专著《闽都文化述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闽都文化研究的空白。同时,她参与筹备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的成立,率先提议编写出版《福州通史》(多卷本),并向市政府提交了“《福州通史》编撰方案与提纲”,提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拨出专款,由闽都文化研究会牵头、薛菁和她的导师汪征鲁担任主编,于2017年正式启动了《福州通史》(多卷本)的编撰工作。她还身体力行受邀到各单位做关于闽都文化的学术报告达50多场。
立足闽都服务地方,实干兴院奋勇争先
她将奉献融入点滴岁月之中,把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融入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十余年来,作为行政管理者,她殚精竭虑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以服务地方、打造闽都文化品牌为抓手,将学科发展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她负责创建的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获评省级“优秀人文社科基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示范基地”,以及“福州市五一先锋岗”“福建省五一先锋岗”称号,主持的“闽都历史文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主持的“闽都历史文化课程”获省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她明德笃学淡泊名利,不务空名,着力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带领年轻教师和上进学生以干代练,诱掖后进,一心做好“引路人”。依托“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研究中心”和“闽江文化经济研究开发中心”两个平台,培育了一支自觉服务地方、善于服务地方的师资队伍,他们秉持科研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的“双服”理念,以学术研究之担当、干事创业之精神,成为人文学院教师的表率。
她勤政务实,夙夜在公。在2017年中文系和历史系合并之际,薛菁正罹患癌症,手术后住院治疗。但她心系新学院的发展与稳定,关注学院规划的制定,常常在医院挂完瓶就回到学校,筹备学院的组织架构、“十四五”规划、专业转型布局、省级应用型学科申报以及相关硕士点的申报,即便是住院期间,她也没有耽误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了两系合并后新学院的平稳过渡。出院后,薛菁又全身心投入人才引进、文博专业创办、硕士点培育等工作,从未请过一天假,从未怠慢过任何一项工作。四年中,在薛菁的带领下,人文学院引进12位优秀博士,1位闽都学者拔尖人才,1位双师双能型教师,3名台湾籍教师。文博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点验收,并建成了福州区域内高校唯一一个具有博物馆性质的闽都历史文化陈列馆,建成了陶瓷分析实验室和考古绘图实验室,闽江学院因此被福建省文物局列为福建省考古与博物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