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华裳赋能育新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强国行”工作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强国行”专项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标,针对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碎片化、实践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与专业优势,以汉服文化为切入点,创新“党建+文化+专业+实践+地方”融合模式,策划实施“国风新青年 华裳耀绵州”汉服风华大赛,探索出一条高校基层党组织引领传统文化传承、赋能青年成长、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构建文化传承“红色矩阵”
支部以“双带头人”支部建设为抓手,将汉服文化传承纳入支部“三会一课”与“课程思政”建设重点,联合绵阳市文化馆、富乐山景区等6家单位成立“党建+文化传承”联盟,构建“校地企”三方协同机制。在活动筹备中,党员教师牵头组建“项目攻坚小组”,将《周礼》服饰制度、嫘祖桑蚕文化等传统元素融入活动方案,设计“汉服中的党史”微党课、“非遗技艺里的工匠精神”实践课等特色环节,推动300余名师生在活动策划、服饰设计、舞台展演中深化对“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文化认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杨建国带队参与活动启动仪式,将其打造成“行走的思政课堂”,现场开展“汉服文化与文化自信”主题宣讲,覆盖师生群众500余人次。
(二)专业赋能,打造产教融合“育人闭环”
立足艺术设计专业群,支部构建“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产业链反哺教学链”的育人模式。一方面,党员教师领衔开设“汉服形制与现代设计”“非遗纹样数字化转化”等特色课程,带领学生还原齐胸襦裙、马面裙等12种传统形制,开发扎染、蜀绣等非遗工艺校本教材;另一方面,联合四川十三钗国潮文化公司共建“汉服创新工坊”,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学生以《山海经》《绵阳地方志》为灵感,设计60余套“神话主题”“民族风情”汉服,其中学生罗凤的“九尾狐”系列作品,融合立领盘扣工艺与生态保护理念,在T台展示中获行业专家与市民点赞。活动期间,支部师生同步开发“绵阳造”桑蚕丝绸文创产品20余款,实现“传统文化研究—创意设计—市场化转化”全流程实践育人。
(三)实践育人,搭建多元立体“成长舞台”
支部以“赛事+志愿+传播”为载体,打造“沉浸式”文化实践场景。在核心赛事中,组织20名学生党员担任评委助理、模特培训师、直播运营等岗位,累计服务时长超400小时,培养活动策划、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在“万人汉服游园”“文创市集”等配套活动中,设立15个“党员先锋岗”,学生党员身着自主设计的汉服,为游客讲解汉服穿搭礼仪、演示传统妆造技艺,同步通过抖音、视频号开展“绵阳制造”直播带货,单场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助力地方文创产品销售额提升30%。此外,支部还延伸开展“汉服快闪进社区”“国乐雅集进校园”等10余场公益活动,形成“校园—景区—社区”三级文化传播网络,相关内容在社交媒体播放量达500万次,吸引超2万名青少年参与互动。
(四)服务地方,开创文旅融合“新增长点”
主动对接绵阳“建设文化强市”需求,支部以汉服为纽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在富乐山景区打造“诗词汉服十二景”,将李白诗歌、嫘祖传说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打卡点设计,活动期间景区人流量同比增长25%,带动周边餐饮、文创消费增长18%;联合市商务局举办“绵阳制造”文创品鉴大会,组织师生为北川羌绣、安州木雕等非遗产品设计国风包装,促成1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三、实施成效
(一)文化传承成效显著
活动吸引200余名“国风达人”参赛,覆盖绵阳、成都等多个城市,现场观众超3万人次,通过“汉服+非遗+地域文化”的创新表达,让传统服饰文化从“典籍记载”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生活方式,培育青年文化自信。
(二)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汉服设计作品80余套,获省级以上设计奖项12项,30余名学生通过赛事签约文化传播公司;支部培养“双师型”党员教师8名,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三)地方服务显著增效
活动带动富乐山景区周边消费超20万元,助力“绵阳制造”文创产品线上曝光量达100万次,相关做法获《川观新闻》《涪江观察》《游仙融媒》等媒体报道,成为绵阳文旅新名片,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注入高校智慧。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根本
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文化传承的组织优势,通过“双带头人”牵头、联盟共建、思政融入,确保传统文化传承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深化“产教融合”是关键
立足专业特色构建“教学—实践—服务”闭环,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提升能力,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职业技能培养“双促进”。
(三)强化“青年主体”是核心
尊重青年文化表达习惯,通过创意设计、新媒体传播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与青年的“双向奔赴”中焕发新活力。
(四)聚焦“地方需求”是导向
主动对接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以“汉服+”模式激活地方资源,实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实践育人、服务地方”四维联动,探索出一条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强国行”专项行动的有效路径,为同类院校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绵职方案”。未来,支部将继续深耕文化育人沃土,引领更多青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筑牢强国根基,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青春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