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露: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读研生活

2021-07-22 15:00:57 任佳露

任佳露: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读研生活

任佳露,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学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2020年9月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从9月开始,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学习便开始了,港中大分为两个学期和暑期课程,第一学期到12月中旬,我的第一学期学习已经结束。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四门课,整年共选八门课,我这学期选了三门课。在总课程表里有英文课、普通话课和粤语课供选择,如必修课比较史与公众史,其他类型专题课如中古礼仪与政治、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城市空间的塑造及内涵、公众考古学等等,在古代史到近现代史到考古学都分布广泛。在这特殊的一年里求学,课程除了必修课外,大多以网课展开,不过学校的各项设施也是开放的,总的来说这一学期以来有生活的奔波,学习的困惑,同时也在历史系的学习和个人独立生活上有了新的体会。

一、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程大纲和论文要求在开学第一天就公布了。正式开学的前一两天,在学校系统里就会看到老师上传了一整个学期的课程大纲与要求阅读的书目,而且基本上也会把每次作业的上交截止日期与论文题目直接公布,并在第一节课就提醒所有同学。虽然学制很短课时也少,但大量时间都会花在平时的阅读与学习上。一般从第五周开始,学习节奏就会变快,持续不断地会收到很多小作业。如我们在课堂时间之外会另外开一个导修时间,由任课老师或课程助教引领,不同小组或个人会对某个专题做口头报告与展示,这一部分还与本科较为类似,但是导修之后,老师都会定向地要求相应的同学对做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评论完做展示的同学还需要进行回应,由此这就不仅需要深入挖掘对自己所汇报的专题,同时还需要了解其他同学所作的课题,并在聆听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一学期下来,渐渐也能发现这有所提高自己善于倾听他人和提出问题的习惯。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专题式的,需要很好的学习基础和学术背景。每节课老师都会有阅读任务,这个书目量其实是很大的,我选的是普通话课和英文课,若在阅读英文材料上就会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在后来基本都只能采取泛读,以便跟上老师的上课进度。

二、自律的学习态度

研究生的学习更需要自律的态度。我的同学有一边学习一边准备申请研究型硕士或博士准备深造的,也有一边学习一边准备找工作的。我们的课多集中在晚上,所以白天就要给自己安排好学习计划。且在提交平时作业与期末大论文时,我们都需要过一遍学校自带的查重系统,既会查重已发表文献,又会比较以往同学提交的和同课程同学的相似度,所以平时写作时都会更多地依赖于第一手史料,展开自己的研究思路,在下注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意,努力不在细节上出错。很多的学习都依赖着电子资源,整个学期以来,这些搜索电子资源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课程论文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大论文,这些作业的安排都需要自己注意,有同学会很早就开始准备大论文的写作,到了期末就不至于好几篇论文应付不过来,所以在论文写作上还是要注意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而不是旁征博引。因为疫情原因,其实还是相对较少去图书馆,在需要集中写作业或者借书时会在图书馆泡上一天或半天的,在图书馆安静地学习还是很享受的。

三、良好的互动氛围

同学们经常在群里讨论学术问题。我们这个课程项目大多数是内地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加在一起大概一百人。班上的部分同学,他们在本科就有很扎实的学习经验、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而我的文言文基础比较差,和同学之间探讨更感到自己的不足。在群里我们经常探讨一些学术热点与问题,与这些优秀同学的相处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而且大家会在一起分享阅读的电子书和搜集到的资料。学校的资源其实很丰富,在学校图书馆有大量的书目和资料,在网站上也有很多电子资源,港校之间馆际图书馆也能互相借阅。

这里的老师们非常认真负责。在平时都可以随时发邮件问问题,或者约时间视频谈话或面谈。上课时,如果有问题,可以在聊天室或者开语音直接向老师请教。听其他课同学说,有老师在下课后会一直开着课程链接。在历史系里,也有很多课程以外的研讨会,关于论文写作指导的,系里各位老师研究专题的探讨,都可以报名参加。

香港中文大学的资源和环境都很不错。坐落在山上,平时校园里都有校巴上下,食堂物美价廉,还是有些可惜的是,因为疫情,原本很多田野考察、面授课程、定期讲座等很多日常活动都无法正常开展,也羡慕在内地的同学们都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除了学习之外,全新的环境还有很多生活上的适应,到现在也还是在努力地生活着,有苦有甜。希望照顾好自己,珍惜上学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充实丰富自己。

文案 |任佳露

编辑 | 余燕冰

责任编辑 | 傅倩倩

责任编辑:傅倩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任佳露: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读研生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