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联教·融贯进阶 ——中学地理协同育人虚拟教研室活动第六期圆满举行
2025年2月23日,由宁波大学地理系教师党支部主办的“中学地理协同育人虚拟教研室系列教研活动(第6期)”在载物楼404会议室顺利举行。活动围绕“地理+”跨学科教学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等主题,支部党员教师马仁锋、徐皓,机关支部党员教师高超参加,会议还特邀余姚市地理教研员江跃燕、余姚中学党委委员钱海林、浙江省地理特级教师章玲、宁波外国语学校党委委员文朝亿,与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地理科学(师范)部分本科生共同探讨地理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研究方向。
主题一:跨学科教学:内涵诠释与实践探索
活动首场研讨由余姚市高中地理教研员江跃燕主持,聚焦“全科型地理教师的素养与挑战”。江跃燕教研员从近年地理试题中的跨学科内容切入,结合教学实例剖析学科融合的现状,强调跨学科教学需以地理学科本质为根基,明确逻辑起点与目标导向,通过课程重构与资源整合,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希望师范生们注重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融入跨学科内容。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章玲老师、文朝亿老师、马仁锋教授、高超教授、徐皓副教授等专家与学生们展开交流,指出跨学科教学应注重学科知识的有机关联与教学方法的互通互鉴,建议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整合资源,开发实用性教学案例库,助力师范生与在职教师能力协同提升。
主题二:初高中衔接:现状解析与研究深化
活动下半场集中探讨“浙江省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宁波大学本科生高艺纯基于中学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系统呈现了初高中教学目标差异、教师协作不足等问题现状,建议从优化教师培训机制、完善课程设计逻辑等角度探索衔接路径。
余姚八中叶津杨老师分享了其关于“浙江省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方向,重点围绕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递进性、聚焦课标对比分析等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在能力范围内对此议题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余姚中学副校长钱海林从教学理论与实践视角强调了衔接研究的必要性。指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断层易导致学生思维割裂,需通过系统性研究厘清知识脉络与素养进阶路径,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未来计划联合高校与中学教师,重点推进课程标准对比、教学策略优化等专项研究。
“中学地理协同育人虚拟教研室系列教研活动”凝聚多方智慧,为地理教育研究与实践注入新动能。虚拟教研室通过打破学段与校际壁垒,推动“教学研”深度联动,未来将持续聚焦地理教育核心议题,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素养提升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