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创新背景
自2010年9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首招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启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以来,宁波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魂育人厚植家国情怀,立德树人助力成长成才”目标,精心指导学院所在的北仑区建立以专职辅导员维吾尔族老师米娜瓦尔·艾力名字命名的“米娜工作室”。通过积极探索市-区(宁职院)-“米娜工作室”(街道-社区)纵向四级联动及校地合作协同机制,创新构建起“立体协同引领、精准帮扶跟进、社会实践锤炼”的“浸润式”思政工作模式。
全省首支少数民族大学生城管义工服务队成立
02 主要做法
立足“开放式”培养,构建立体化协同联动机制,形成思政工作强合力。建立“党建联建”引领机制。北仑区委统战部探索校地“党组织联建”模式,推动街道及社区与宁职院和“米娜工作室”联手,成立少数民族党支部和党代表工作室,构建立体联动开放式培养机制。建立“文化联谊”融合机制。指导学院及“米娜工作室”与街道建立文化联谊机制,成立“七彩风”少数民族艺术团,参加市、区及街道文化联谊、民族风俗活动等演出100余场。建立“服务联动”协作机制。牵头组织教育、公安、工商联等设立就业创业指导站,安排1名片警兼任工作室顾问和校外辅导员;创办社区“民族学校”,提供语言交流、生活适应、困难帮扶、实习就业等全方位服务。
立足“嵌入式”培育,实施精准化分类服务帮扶,拓展思政教育新阵地。开设“线上线下”常态思政阵地。举办民族政策、民族风情讲座12期,惠及1200余人次;“树人讲堂”为118名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等32场次;“蓝墨云端微课堂”开展新疆“三史”教育60余课时,参与5800余人次。实施“分层分类分时”服务帮扶。共对44名思想活跃学生实施结对帮教、谈心引导、村社家访等分层服务管理,对118名学生开展帮学、帮困、帮教和骨干培养等分类服务管理,实施从新生入学、学习全程、实习阶段、毕业返乡、思源反哺等全程分时段服务管理。实行“1+1”全方位精准结对。遴选优秀汉族学生与40多名专业课程薄弱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扶,助力66名学生取得普通话和英语A级等级证书;举办就业创业“微讲坛”30余期,帮助提升就业创业、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
立足“体验式”教学,探索社会化实践锤炼路径,打造知行合一大课堂组织发动起来加强互动交流。工作室牵头成立“天山之鹰”足球队等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搭建“彩虹桥”各民族文体活动平台;开设“阿拉讲堂”宁波话培训、风土人情讲座等46期;组织“家乡美”故事分享会等传统风俗活动;组建“追梦”宣讲队,236名学生利用返乡时机讲述亲身经历,辐射人数逾3500余人。搭建平台引导参与基层治理。组建全省首支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城管义工服务队、“护河队”等公益团队,开展“文明经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文明劝导、环保宣传、敬老助老等公益活动160余场次,参与1200余人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鼓励自立自强反哺家乡社会。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创业指导160余人次,促成9.5成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劳动所得为新疆贫困学生购买冬衣、爱心书包等。成立“石榴籽公益基金”,设立“米娜民俗公益分店”,专门采购和义卖新疆贫困种植户商品,并将4.5万元善款全部资助家乡学子。
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周末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代表参观“米娜工作室”
03 工作成效
“党建领航”,进一步铸牢了“思想之魂”。通过创立“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同向发力,并始终贯穿校地合作协同与开放式培养全过程,有效增强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夯实了信仰之基,铸牢了思想之魂。
“精准护航”,进一步厚植了“家国情怀”。通过建立“团队导师育人制”,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的“嵌入式”育人体系;精准实施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全方位关爱,全力当好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有效深化了爱国爱校爱家情怀。
“实践助航”,进一步加速了“成长成才”。通过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并转化为踏入社会、融入当地、反哺家乡,提高辨析社会问题及自身成长困惑的明辨过程,累计培养出6批157名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充实到新疆各条战线,还有7名留在宁波,成为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力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