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暖乡·爱系长潭——南华学子赴安仁县长潭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情暖留守儿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1 12:02:33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幼护幼的传统美德,深入了解乡村老人与儿童的生活状况与现实需求,核科学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7月5日至9日走进南华大学乡村振兴驻村点——郴州市安仁县永乐江镇长潭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情暖留守儿童”活动,在学校驻村工作队、村委支持下传递温暖。

灵活响应,守护"银发"温度

活动伊始,实践团便展现出“急民所需、灵活服务”的行动力。7月6日,得知村义诊点聚集了30余名老人且部分行动不便,实践团队员们迅速抽调人手支援:搀扶老人候诊、接力递水取药、维护现场秩序,同时与老人拉家常,初步收集家庭、健康等基础信息,为后续服务埋下“暖心伏笔”7月7日,实践团队员在村干部带领下,分组走访困难党员、退伍军人和监测户老人,送上米油等生活物资,帮忙搬运稻谷,并坐下来倾听他们讲述过往岁月与当下生活难题。7月8日,实践团指导老师周华国看到两位银发老人手持木耙在晒谷场上翻动金黄的稻谷,迅速召集实践团同学帮助老人们晒谷。下午6点,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暴雨即将来临。让抢收刻不容缓,实践团成员们迅速投入“战斗”,开展抢收稻谷工作。 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下,最后一批稻谷被妥善覆盖。

图片3

图片4

趣味赋能,点亮童梦星空

针对乡村儿童暑期“看护难”“学习资源少”的问题,实践团将“趣味课堂”与“自然教育”结合,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知识+快乐”的成长之旅。

7月6日,村活动中心变身“创意工坊”:“趣味课堂”正式开课!队员们化身“科学魔法师”,带孩子们用扭扭棒制作小兔子、郁金香;通过“火山喷发”科普实验(小苏打与醋反应),让白色泡沫喷涌的神奇现象引发阵阵惊叹;“光辉球通电实验”中,绚丽的电弧随指尖移动划出光轨,孩子们边看边在本子上画电路图,科学兴趣被悄然点燃。

图片5

7月8日,课堂搬到了村委会二楼的“自然创作室”。队员们带着孩子们收集落叶、松针、野花,开启“自然艺术之旅”:用银杏叶拼金色的小扇子,用锤子在白布上敲出深浅不一的绿,将枫叶叠成小船模样……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模样,实践团成员李劲在活动结束时说:“原来快乐可以这么简单——一片叶子、一次实验、一个肯定的眼神,就能点亮他们的眼睛。

“以前总觉得‘关爱’是送物资,现在才明白,陪老人聊聊天、教孩子做实验,更能走进他们心里。”队员康隽恺在总结会上感慨。

从义诊桌前的嘘寒问暖、全力协助,到稻田边的接力搬运;从实验室原理的趣味讲解,到树叶拓染的创意绽放,核院学子们用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意义,不仅在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更在乡村田埂的温暖足迹;责任的分量,不仅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在为老人提供陪伴关爱、为孩子点亮科学梦想的每一刻。

正如实践团队员张渝晗所说:“这次三下乡,我们不仅读懂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读懂了乡村振兴的深层内涵——当科技的温度触达每一张笑脸,当青春的力量扎根每一寸乡土,这才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使命与光荣。”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核科学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7月5日至9日走进郴州市安仁县永乐江镇长潭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情暖留守儿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