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读书会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理论与实践透视》
栏目介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引领更多的同学“学党史,悟思想”,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商学院本科生仙林党支部特开辟“党史读书会”栏目,精心选取了24篇优秀读书报告,向大家分享书籍以及预备党员同志的读书感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栏目回顾百年党史,展望美好明天,共同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专题导语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回顾7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指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指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史读书会的第三篇章“建设”将带领大家阅读《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邓小平文选》《影像中国70年:上海卷》等记录建国后经济文明建设历程的书籍,学习70年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
书籍介绍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理论与实践透视》作者为龚秀国,是一本经济学专著,详细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理论发展等等内容及其经济学内涵。
本书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与国际经济关系演变的具体实际,从理论变革和实践变革相互促进的独特视角,较为完整、系统地分析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等重要领域的事件节点、主要历程、巨大成就与最新挑战;同时,以国内外最新金融理论与实践为指导,充分尊重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事实与发展趋势,通过深入浅出的经济学分析与不断演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为我国理论界与决策层在新形势下温故知新、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提供一个完整系统的视角。
读书报告分享者:商学院本科生仙林党支部 预备党员 陈梦豪
读书报告分享(节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重要的反作用,两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经过十年文革,生产力几乎陷于停滞,这时就亟需体制的变革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变革要求是渐进的、逐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极有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甚至重蹈东欧国家的覆辙,经济陷入动荡。这一点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就可以管中窥豹。我国市场经济成分及其重要性是在稳步提升的,对我国经济体制的定性描述从1978年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1986年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再到1992年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2012年进一步明确提出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为“决定性”作用等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路上,并且改革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正是这样的渐进改革促进了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发展。
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涉及金融、市场、外汇等等诸多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然而改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改革也遭遇了很多的挫折。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也是中央推动地方实践、先试验后推广以及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之所以选择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径,一方面是因为它基本符合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阴霾并开始着手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实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能够基本满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成了一个重要难题,如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过大可能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带来较大冲击,同时也极有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国有企业改革要经过深思熟虑并逐步推行。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史,经历了“承包责任制”、价格双轨制和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逐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创新能力都有大幅提升,但至今国有企业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国有企业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所以丝毫马虎不得,国有企业的改革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守得云开见月明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理论与实践透视》读书笔记 节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