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线上线下党建金课 铸牢中国大学鲜亮底色

2021-04-13 15:00:58 《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高校版) 孙乐强

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如何在新时代中宣传普及、讲好讲活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作为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第一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宣传普及、讲好讲活马克思主义作为党支部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支部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通过文献展览与理论节目的互济互通、开放慕课与线下读物的无缝互联、理论宣讲与线上研讨的双向互动,探索了一套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金课”体系,引领青年学生追寻马克思的人生道路,重温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用信仰之光点亮学生理想之灯、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为高校办学和向青年一代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鲜亮的政治底色。

(一)文献展览与理论节目互济互通,讲好讲实讲优马克思的伟大故事

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支部积极创新,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帮助师生更加生动地认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2018年5月3日,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举行。支部党员作为主要力量完成了此次展览的文稿及图片布展工作。展览分五个专题,用80余块展板、24个展柜、400余幅图,生动再现了马克思的光辉一生,追溯了伟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使全校师生和全省人民得以近距离地感受跨越时空的震撼,体悟激荡人心的思想力量。2018年5月5 日的《新闻联播》以“感受信仰的力量 高扬伟大的旗帜”为题作了专题报道。支部精心建设“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档案展列馆”,成为全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同时,支部4位党员共同参与大型通俗理论电视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前期研讨、方案设计和脚本创作,于2018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二)开放慕课与线下读物无缝互联,讲明讲懂讲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

    支部始终坚持以前瞻性的综合理念、时代化的创新设计、新颖的出版形式,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录制慕课《理解马克思》,先后上线美国Coursera、中国“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U-1001571006),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修累计13万余人次;制作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批判哲学视野中的人与技术》(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U-1003566007),用时代化的信息手段,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政育人功能。出版配套读物《理解马克思》《批判哲学视野中的人与技术》,突破传统书籍的出版局限,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每本增加50个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直接链接线上课程,实现了读本知识与视觉化讲授的无缝互联。马克思主义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真实、生动、多元、立体地再现了马克思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诠释了马克思伟大思想的精髓,使广大师生能够深刻感受、领会“千年思想家”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光辉思想和不朽人生。

(三)理论宣讲与线上研讨双向互动,讲清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伟力

无论是什么样的传播形式,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根本原则和基本理论贯穿其中,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分析当代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支部党员均为专业课和思政课双肩挑教师,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修订和高中政治必修课《哲学与文化》)、进课堂、进头脑、进人心、见实效。竭力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工作,2人入选“江苏省委宣讲团”,3人入选“南京大学党委理论讲师团”,面向全校师生和省内基层党员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全球金融危机、西方民主危机、人工智能、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等重大现实问题,并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与青年学生进行线上研讨互动,使广大师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和当代生命力,累计受众近4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本支部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

 

 

责任编辑:孙乐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通过文献展览与理论节目的互济互通、开放慕课与线下读物的无缝互联、理论宣讲与线上研讨的双向互动,讲好马克思主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