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力诺瑞特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落下帷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队获得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创学校参赛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荣获一等奖的项目“灯启·明净-回收利用不可见光能源杀菌灯”由刘向雷、宣益民教授指导,团队由本科生伏蓉、杨一丁、王一搏、席玉茹、武筱迪、鱼滋惠组成。作品是一款不消耗额外电能产生紫外线的可杀菌灯,可以在不影响照明的前提下,既能净化空气,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灯泡外围采用可反射红外光,透过可见光的Low-E玻璃作为灯罩,达到在不影响照射的前提下让尽可能多的红外光照在太阳能板上,增加太阳能板的入射光强,将卤素灯发出的不可见光通过红外滤光薄膜片材料后被太阳能板收集并储存,提高整个灯的节能效率。
荣获一等奖的项目“Shining for purity——高效废热回收自驱动智能净化新型照明装置”由刘向雷、宣益民教授指导,团队由本科生胡天辰、孙赵轩、尹炳雄、杨志鹏、韩旭、张睿婧组成。针对我国每年户外照明用电量大、产生废热多、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团队设计制作了高效废热回收自驱动智能净化新型照明装置。装置基于Seebeck效应,利用热电片回收废热;采用热管与相变材料耦合,结合翅片风冷等方式联合制冷;蓄电池充电后通过控制电路向智能净化装置供能,当传感器探测到污染物浓度超标时,高压电晕净化器开始工作。这种方法还可推广到家电、探照灯、变压箱、大型公共场所照明等领域,就目前的抗疫常态化形势下,利用公众场合大型电器废热产电进行就地消毒,可以达到节能与防疫双目标,形成了“废能回收 就地利用”的节能减排新思路。
荣获一等奖的项目“余晖尽、电不止—快速捕捉太阳能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由刘向雷教授指导,团队由研究生宋亚楠、王浩蕾和本科生陈威屹、吴荣、刘宇轩组成。野外生存或太空供电时,以太阳能为热源驱动的温差发电装置产电量易受太阳能资源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影响,项目装置采用具有高导热、高吸光能力、高储热密度的仿生氮化铝-氮化钛-石蜡复合相变材料作为中间储/传热介质,用于吸收太阳能转化的热量并供给温差发电装置以产生可持续的电能。该设计以太阳能为直接驱动能源并通过仿生型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转化、储存和释放持续稳定的热量,克服了原有温差发电装置易受太阳能资源波动影响而不稳定、不持续发电的技术难点。单片寿命内可节省标煤30kg,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kg、硫化物氮氧化物排放8.2kg,有效助力节能减排。
荣获二等奖的项目“基于降膜蒸发的反馈调节风光互补晒盐系统”由史波教授指导,团队由本科生邓冲、张鑫泽、缪祺阳、欧阳汭霖、李新华、周旭、王炜组成。团队基于降膜蒸发技术,结合单片机根据盐场温湿度及风速变化实时控制水泵功率,设计了用于盐田生产的高效晒盐系统。同时,结合模型实验数据以及对莺歌盐场的社会调研实际,对方案的盐产率及生产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发现方案的盐产率和生产效益相比目前传统晒盐业有了显著提高,且制作成本较低,回收成本周期不到一年,每年净利润可提高4.5倍,相同盐产量下能耗比其他加速晒盐方法低98%。对比其他晒盐技术具有能耗低、成本低、收益高的优势,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荣获二等奖的项目“‘智启帘心’——基于温差发电的智能窗帘”由岳晨副教授指导,团队由本科生颜闵杰、刘浩、吕志豪、卫宇坤、孙紫琪、余思佳、贾霄彤组成。“智启帘心”智能窗帘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利用贝赛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零污染、可持续、免维修、快响应。电能通过耐热导线传递到升压稳压电路,升压稳压电路将温差发电片输出的电能经过升压稳压处理后传递给充放电控制器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利用,以充放电控制器驱动电机工作。通过控制模块中光敏、热敏元件动态评估工作环境,从而自动调节窗帘开合⻆度,优化室内温度、光照环境,实现智能人居的理念与节能减排的充分融合。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系全国高校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科创竞赛之一。本届大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为能源与环境领域培养优秀接班人,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今年共有514所高校参赛,作品5201件,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教务处、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由能源与动力学院牵头,积极备赛,从校赛选拔到全国决赛历时近九个月。在克服了疫情、比赛延期等重重困难后,南航学子以优秀的科创作品在全国决赛的舞台上展现南航风采,为校争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