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三:“军工团队精神育人法”之特色课程

2022-06-06 10:04:12 肖正刚

装药所党支部以教师为主导,线下开展多种特色课程:

开展课程思政,将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装药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火药,古代中国人知道黑火药的化学混合比一硫二硝三木炭,但并没有对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错失了发展的机会。黑火药传入西方,西方人对其组成和燃烧化学和机理进行研究,基于化学元素的认识,知道了木炭是C,硫磺是S,硝石是KNO3,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火药的升级换代产品——硝化纤维素,其性能远远高于黑火药,在武器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讲述完火药的发展,师生充分互动讨论其背后的科学思想和启发,并纷纷热情探讨其他相似例子,以及向老师请教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充分讨论交流,提高了学生在科研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将科研实践与育人相融合,将思想政治融入课堂教育,弘扬了科学精神,起到了很多好的教育效果。

图片13.png

开展“兵器中国”课程,讲述古今兵器,领略迥异风格,探究军械奥秘,感悟工匠精神。讲述“破碎的地球”、“打结的手枪”、“铸剑为犁”,以警示世人保护地球,制止战争,禁止杀戮,呼唤和平。让学生认识兵器,发散思想,思考科学原理,激发创新思想。

图片16.png


开展“火药中国”课程,讲述火炸药发展史,应用史,让学生认识火炸药,了解科学发展史。在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与技术内容中,介绍发射药化学与制备工艺的相关基础知识,结合具体武器,讲解装药设计理论及相关方法,使学生掌握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与技术这门学科的主要知识框架和重点内容,初步具备解决一般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此外,开展以军工精神为特质的综合素质课程,拓展兵器类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促使思政课程、综合素养课、特色专业课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国防特色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图片15.png

开展“军工精神与党性教育”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参观学习校史馆,有党员老师担任主讲员,向学生党员进行仔细的讲解和提问,让学生在参观时思考与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进一步领悟校史、名人的故事。

图片7.png

除了开展特色课程以外,党支部党建与业务高质量融合发展,发挥军工引领,统筹协调确保落地见效。为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由学院党委牵头组织实施,加强组织保障,坚持顶层设计,持续高位推动。统筹师资力量配备,成立军工育人工作组,由党委委员担任组长,下设不同分工小组,形成“齐抓共管、定位明确、高效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军工精神育人成效落地落实。

凝聚军工氛围,将军工精神教育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教学能力培训,帮助教师增强育德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提升教师将“军工精神”融入课程建设的主观自觉;引导教师使用素材、挖掘素材、补充素材,发挥对军工精神的凝练传承、塑造补充等作用;同时,教师在军工精神情境的浸润中,可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肖正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多门特色课程,从根本上落实“军工团队精神育人工作法”。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