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第九届泛长三角地区教育学研究生陶行知学术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14 15:21:43

2021年12月9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承办的“第九届泛长三角地区教育学研究生陶行知学术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此活动是我校120周年校庆年活动之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41所高校的300余名教育学研究生参加论坛交流。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双减’政策与教育学研究的实践关怀”,旨在鼓励当代教育学研究者扎根中国大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实践关怀、实践思考、实践解答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邵泽斌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缪建东为本次论坛致辞。缪校长指出,陶行知作为教育名家,有其深刻的教育思想,我们当代教育学研究生,要踏着前人的足迹,以爱国为重要的奋斗取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进。随后,他对“陶行知学术论坛”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第一,齐心协力,进一步团结起来,加强院校合作;第二,加强系统的力量,即一以贯之,吸纳更多的组织单位加入论坛;第三,发挥区域的力量,以“陶行知学术论坛”为平台,产生更多思想的火花,发挥长三角地区更大的示范效应。最后,缪校长衷心希望同学们关注社会、教育的变化,做真问题和关怀感的研究,开拓更多卓越思想。缪校长对开展“双减”政策主题论坛表示了肯定,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教授为论坛致辞。孟繁华书记结合教师资源流动的实践案例,对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点,从教育核心资源再均衡、教育行政系统体制中教师角色再优化、学校文化再交流、学校内部生态再激活4个层面,对未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出分析和展望。



开幕式上,还宣读优秀论文获奖名单。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四十一所高校同学的百余篇论文投稿。经专家组评审,评选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2篇、优秀奖20篇,共计50篇优秀论文。此次获奖作品将收录于“第九届泛长三角地区教育学研究生陶行知学术论坛”论文集。


之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晋宽为参会同学带来“循证教育改革视野下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内生路径”主题报告。程晋宽教授从循证视野、现实需要、内生路径、研究反思四个方面做了深刻阐释。



下午13时30分,本次学术论坛的六个分论坛报告在线上同步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三十位同学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第一分论坛以“‘双减’政策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交流。本场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余嘉云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受邀为分论坛作报告。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5位同学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首先,朱旭东教授为本场分论坛作报告。朱旭东教授提到,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同时,也需要经历一些挑战。作为处于“两个一百年”关键节点的中坚力量,朱教授希望各位青年学者借助本次论坛,共同切磋、交流,提升学术能力,推进教育实践。



范国睿教授为论坛成员带来了主题为“‘双减’政策与基础教育重建”的报告。首先,他向与会师生解析了何为“双减”,即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的培训负担。范教授强调,从表面上看,“双减”的实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家长焦虑、学校课后服务增加、相关职业人士失业等问题,但实际上“双减”重在重构基础教育,对育人模式、教育生态重建产生巨大影响。



第二分论坛以“‘双减’政策与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展开交流。本场分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史慧明主持,浙江大学刘海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受邀为分论坛作报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5位同学作了精彩的汇报。


首先,刘海峰教授为本场分论坛作报告。刘教授指出,“双减”政策的提出将减负从单减扩大到双减、从校内扩大到校外培训。同时,刘教授也将我国的课外培训机构现象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校外辅导进行了对比,总结其中的不同之处,并立足于我国实际,提出了促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重要举措。



随后,卢晓中教授作报告。卢教授谈到,“双减”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导致校外培训机构锐减,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明显提升。面对新的问题,卢教授指出,需要从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研讨。此外,卢教授还就“如何化解家长焦虑”“如何降温补习需求”“如何防止学生减负与教师增负的对立”三个具体问题进行了阐释。



第三分论坛以“‘双减’政策与家校合作优化”为主题展开交流分享。本场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杜悦艳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何齐宗受邀作报告,来自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5位同学围绕主题向与会师生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李政涛教授首先对本次会议的意义表达了认同。他提出,作为研究群体,我们应该以理论的方式去介入、把握、影响、探究“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此外,李教授对研究生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倡导同学们把握学术前沿,站在前沿上去思考,把自己变成“双减”政策的前沿。针对如何把握前沿的问题,他从5个方面切入,向大家介绍了把握前沿的5个抓手,即抓政策文件、抓顶级期刊、抓代表任务、抓年会论坛、抓立项课题。



随后,何齐宗教授作报告。他围绕“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区别对待”这一主题,向与会同学介绍了“双减”背景下应该减什么、不应该减什么的问题。何齐宗教授将学生的负担分为4个种类:应该取消的负担、应该减轻的负担、应该保持的负担和应该增加的负担。他指出,减负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减负不仅仅是减少学习数量,还要调整学习的类型。适当增加独立性、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负担,引导教育从单一的学科知识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自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5位同学依次进行了精彩汇报。


第四分论坛以“‘双减’政策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为主题展开线上交流。本场分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学军主持,江南大学田良臣教授受邀为分论坛作报告,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的5位同学根据主题汇报了自己的论文。


田良臣教授结合“教育植根中国大地”的思想为本次分论坛作报告。他指出,教育植根中国大地,从自然角度来说,就是要植根脚下的土地,在教育中让学生产生和中国水土的亲切联系;从历史角度来说,就是要植根于文化传统,研读文化经典,在教育中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知识谱系;从社会角度来说,更要植根于当下火热的生活,教育一定要基于中国特色进行原创性创新。


第五分论坛的主题是“‘双减’政策与教育评价改革 ”,本场分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柏宏权主持,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受邀作报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5位同学依次进行了汇报交流。


王光明教授解读了“双减”政策。他表示,“双减”政策切中要点、针对性强,彰显着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思路。此外,王教授表示,减轻学生负担,需要提高学习效率,从源头上找到影响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他强调了学习品质对于儿童学习早期甚至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了学习品质的智能化测评是新时代教育评价发展的需求,也是减负体制在新时代的重要行动举措。



第六分论坛的主题是“‘双减’政策与课程教学改革 ”,本场分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主任张蓉教授主持,辽宁师范大学朱宁波教授受邀为分论坛作报告。来自佳木斯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的5位同学依次进行了汇报。


朱宁波教授解析了 “双减”政策出台的原因及目的。其次,她就如何落实“双减”政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她指出,一个方面是要实现育人观念的转变;另一个方面是实现育人内容和育人方式的变革。最后,朱教授谈到,研究生阶段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候,希望研究生们能共同努力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



至此,第九届泛长三角地区教育学研究生陶行知学术论坛圆满落幕。我们衷心期望在各位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泛长三角地区教育学研究生学术思想不断得到交流与深化,为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们衷心期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泛长三角地区教育学研究生学术思想不断得到交流与深化,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