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江苏省教育学2021年度科研项目结项答辩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2-03-05 18:52:54

为进一步促进江苏省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升江苏省各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2022年1月9日下午13时30分,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2020-2021年度科研项目结项答辩在线上腾讯会议顺利举行。经过前期申报立项、中期答辩、提交项目研究报告,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七所高校的27个项目组参加了此次结项答辩,本次答辩会共设有两个分会场。


此次答辩会邀请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晓玲、童星、吴元发朱洪洋老师作为评审嘉宾,每个项目组有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汇报,评委老师根据各组汇报内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点评与建议。






分会场一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梦雅同学就题为“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家庭支持策略研究”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她从英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家庭支持策略的背景与意义、具体内容、未来趋势与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展开了汇报。基于对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家庭支持策略的研究,她从深化家园共育、平衡家庭-工作冲突、促进社会流动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家庭支持的有效建议。汇报结束后,吴晓玲老师首先肯定了该研究所做的工作。同时,她也建议进一步提升论文的结构感。吴老师强调,一篇好的论文一方面来自好的问题,另一方面来自好的标题与结构。童星老师则针对“比较研究”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点评,他建议在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背景知识的研究,在对国外的政策措施进行介绍时应重点关注具体措施下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土壤。



来自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廖喜梅同学就题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研究—以教育硕士为例”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汇报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设计、研究结论与对策四个部分。该项目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包含政府逻辑、组织逻辑和个人逻辑的教育硕士双导师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采用了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了编码分析,最后提出了研究结论与对策。汇报结束后,吴晓玲老师认为该研究逻辑清晰并具有一定的行文结构,但论文的分析还欠深入。同时,吴老师询问了答辩同学在进行该研究后,是否获得了之前未意识到的结果。童星老师就双导师制度问题的其他原因进行了追问,向该项目组提出了“双导师制度存在问题除了人情关系和信任危机的原因,是否还存在制度方面的原因”这一问题。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素云同学就题为“探寻真实性学习的实现机制”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王素云同学首先提出了真实性学习实现机制探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进行文献综述和研究、案例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该项目厘清了真实性学习实现机制的发现机理,探寻了真实性学习实现机制的学习程式。最后,她提出了项目研究的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汇报结束后,吴晓玲老师询问了该项目的研究哪些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哪些是基于实践的研究,并就其具体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追问。同时,吴老师也指出,从目标走到情境需要课程,目标本身不能情境化。童星老师同样建议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地进行下去,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学科、学段,做一些与现实更加贴近的研究,使研究更有深度和现实意义。



来自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俞诚盼同学就题为“社区托管教育的治理模式反思与重构研究”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该项目首先对社区托管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了研究的理论基础。该研究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托管的实践现状与政策。在调研的基础上,该研究总结了课后服务的三种模式,提出了社区托管教育实践的五点特征,并强调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互联互动的理想的社区托管模式。汇报结束后,吴晓玲老师首先肯定了该研究能根据国家的政策及时地更新,但同时她也指出该研究在论文中未提到社区托管模式的实然到底是什么,因此不知道从什么角度来进行反思,导致论文只是浮于表面。童星老师对吴老师的建议表示了赞同,他也强调该项目在后期应该深入对社区托管模式实然情况的探索,可以通过真正的观察和访谈去发现和了解社区托管模式的现状。



来自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李智鑫同学就题为“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个体非货币收益研究”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该项目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和功能研究的梳理,提炼出了测评个体非货币收益的五个维度,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和合理性进行了检验。在调查的基础上,该研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体非货币收益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汇报结束后,童星老师首先肯定了该研究具有较好的量化研究基础,能较为规范地进行量表信效度的分析。但同时,童老师也指出了项目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研究有些虎头蛇尾、不够深入、缺乏亮点。他建议可以确定一个核心自变量,其他的作为协变量,这样才会让读者知道研究的重点在何处。吴晓玲老师同样肯定了该研究的规范性。但她也提出,研究应该考虑其社会价值和意义,在做研究时应注意建议部分与前文因素分析的关联,突出研究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并且研究应该带来意料之外却期待之中的成果。



分会场二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郑梦娟同学就题为“应对学生课堂走神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该项目首先梳理了学生课堂走神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问卷设计包括四大部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课堂走神程度及形式;学生课堂走神的主客观原因;学生课堂走神的时间分布。最后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应对课堂走神的建议。汇报结束后,吴元发老师首先肯定了该研究的规范性,也肯定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紧接着吴老师建议该项目可以继续深化研究, 从其他视角分析学生课堂走神的原因,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新颖的观点。



来自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晓蕾同学就题为“我国高质量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启示——基于国内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实证分析”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李晓蕾同学首先指出了该研究缘起和目的,接着基于国内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实证分析介绍了研究内容,展示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最后对该项目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汇报结束后,朱洪洋老师首先肯定了该研究的价值,从学前教育科学史的视角去探究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同时指出了该项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高质量学期教育概念界定不清晰;第二,高质量学前教育研究是否一定有助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待进一步思考。



来自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严纯顺同学就题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校外培训参与情况与多元共治策略研究”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汇报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结论、对策建议及未来方向四个部分。该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利益相关者参与校外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家庭选择校外培训的影响因素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职业发展动力影响因素模型图,最后从5个利益相关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汇报结束后,吴元发老师肯定了该项目研究的独立价值,也同时指出了在国家强力推行双减政策背景下该研究所运用理论基础的局限性和不适切性,因此他建议可以从其他的视角对所研究的主题进一步进行深入挖掘。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哲同学就题为“乡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现状研究”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该研究对N市乡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参与情况及个人需求进行调查,选取意愿较强且符合条件的乡村幼儿教师进行访谈。旨在了解乡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找其原因,最后为我国负责主管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职能部门、举办培训的组织单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汇报结束后,朱洪洋老师肯定了该研究对于解决乡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有一定的价值,对于该项目提出的政策建议与本研究问卷调查具有一定脱离关系,因此提出应该将研究嵌入宏观教育政策背景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具体化的优化改进思路,增强该项目研究的可操作性。



来自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梁孟丽同学就题为“疫情防控期间医学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科研项目进行了答辩陈述。梁孟丽同学首先梳理了职业认同感与在线学习效果相关性的研究综述。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对在线学习效果有正向影响作用。最后,她提出了项目研究的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汇报结束后,吴元发老师建议该研究可以从深入探究医学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和在线学习效果的复杂关系,进一步从影响关系、 影响表现 、影响程度等维度深入展开探究,同时也对于该项目论文摘要的写作部分给予了指导建议。



四小时的精彩答辩后,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2020-2021年度科研项目组结项答辩会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为高校教育学研究生提供了合作学习、开拓视野的平台;帮助高校教育学研究生激发科研兴趣,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研技能;与此同时也增进了江苏省高校间的学术沟通、友好交流。在以后的科研生活中,希望同学们继续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崇高的学术理想,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2年1月9日,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2020-2021年度科研项目结项答辩在线上腾讯会议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