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学系党支部党员教师原晋霞副教授的指导,由学前教育学生支部的三位专业硕士党员顾晶晶、张燕、谢扬和入党积极分子孙慧宇等组成的“云织爱”实践团,在河南省曹里乡开展了为期三周的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互联网在云端为留守儿童织起一张爱网,温暖每颗童心。这基于河南省“情暖童心”项目、实践团成员自身经历和“学前课程设计与实施”学习成果,本次实践活动以乡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为实践特色。
课程实施途径框架
实践团提前几天来到曹里乡,安顿之后,实践团还咨询了当地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在吸纳他们的建议之后,为辐射到更多的留守儿童,确定了将曹里乡G村作为实践地点。
走访当地的中心校校长(负责乡镇学校教育)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教育情况,发现从幼儿园到中学至少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校长表示“家长也是没办法,需要挣钱生活,在家里种地没办法供孩子上学,只得把孩子撇下外出打工。所以这些孩子在小学就会选择住校,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孩子们平时和爸妈的网络交流机会很少。”这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健康。
实践团成员们讨论审议,设计课程活动助力儿童成长。利用在“学前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上设计的针对留守儿童的课程,边实践边审议边调整,希望能给留守的孩子们提供最适合、最有趣的情感教育课程。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开展了“远方的爸妈”、“永不失联的爱”、“快乐童年”三个主题,每日课程时间安排为:上午进行共读故事分享、早起锻炼操、新课拓展、日记分享等活动;下午进行自主学习、自由游戏等活动。活动开展较为顺利,孩子们积极参与、全心投入,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学得了知识、发展了友谊。如,在一起读书、做手工、玩传统游戏的环节中,孩子们展现出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童真童趣都让人印象深刻;而在斯宾塞卡片活动中,孩子展露出自己内心最柔软的一面时,也让人看到乐观开朗的背后是他们对离家爸妈的思念和对陪伴的渴望。
孩子参与活动照
通过为期三周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也让我们对中国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锻炼了我们用专业助力留守儿童成长的本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