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党员代表参加学院“立德树人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峰论坛”

2021-12-27 14:45:01 王玲艳

2021年12月19日,“立德树人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峰论坛”在南京西康宾馆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省部共建南京师范大学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莅临会议并讲话,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吴康宁、主任胡建华,校党办、教科院党政班子、学报编辑部、道德教育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分中心负责人及教科院师生代表线下参加了论坛。学前教育学系支部党员虞永平,王玲艳,陶莹和田蜜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校党委书记王成斌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邀请到国内多位教育名家论道启思,可谓 “意义大、层次高”。他指出,学校一贯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并高度肯定了省部共建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希望与会专家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这一重大问题贡献真知灼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于伟、《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编曾伟和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项贤明、王建华、孙彩平作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在《共同富裕的教育使命》的报告中阐述了教育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持久性和引领性作用,并着重从义务教育公平、职业教育转型、大规模个性化教育及学分银行四个方面,就教育如何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思与行》的报告中强调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指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倾听、自评和互评并养成规则意识,并从安全感、责任感、观念与行动等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刻反思。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教授作了题为《美育概念的理论解析与实践反思》的报告,从教育审美缺失与教育的异化、美育的本质辨析以及美育的内涵与路径三个方面,对美育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他还从教育活动的审美之维出发,提出不能将美育简单地等同于艺术教育。我校王建华教授在《重新构想高等教育的未来》报告中,对大学的建设目标和根本任务进行了多维度的价值审视,并指出“创新”是未来高等教育重构的方向。北京大学阎凤桥教授作了题为《内卷及其超越》的报告,他指出内卷现象是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的一种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并从考评的悖论、内卷的内涵、生成机制、治理及其作用和弊端五个方面对教育内卷进行了深入剖析。《高等教育研究》编审曾伟作了题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特殊性》的报告,从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身心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强调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有其特殊性,并阐释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我校孙彩平教授作了题为《超越平庸:高质量教育的道德挑战》的报告,以实证数据呈现了当代中国儿童的精神状态,从伦理切面审视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并指出超越平庸是高质量教育的道德应对。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新时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的初步思考》的报告,提出“指明人格底线、守护人格健康、弘扬人格理想、陶冶健全人格”四维人格教育目的,并结合新时代“完善人格”的要求提出针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五条建议。

最后,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胡建华从立德树人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立德树人如何落到实处、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建设以及论坛中的高论“金句”四个方面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立德树人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强大基石、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应通过多途径、多内容和多形式的手段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如何在教师的言传身教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学前专业人应该努力探索的目标。

图片1.png

责任编辑:王玲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党员代表参加学院“立德树人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峰论坛”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