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奖学金专访系列二

2022-01-25 21:41:02

获奖人介绍


杨洁茹,经济学院硕士共青团员。

学习成就

1.第二作者发表SSCI论文

2.参与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3.研一获得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4.第一作者录用省级刊物

5.录用江苏省研究生面向碳中和的产业转型与低碳发展学术创新论坛

获奖心得


1.学习方法。

1)利用好学校开设的课程。研一开设的公共课程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中级计量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等,这些课程和科研的联系程度十分密切,要抓住机会掌握。至于选修课,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选择性的进行选择。

2)学会自学。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更加注重自学能力,要学会自己搜寻知识,科研时遇到存疑的点要学会去查文献,利用学校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人大经济论坛等;同时要会适当求助导师,对于论文的选题等方向性的问题可以多与导师沟通。

2.对未来的规划

关于毕业去向一般有两种,即继续升学和就业。但是有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尝试科研就认为自己不适合搞科研是不恰当的。在刚入学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科研,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后确实发现自己不适合科研可以选择其他道路。

3.论文写作经验

1)要敢于动手写论文。一定要敢于动手写论文,只有写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万事开头难。

2)要有毅力。论文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急于求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故意拖拉。

3)记文献阅读笔记。文献阅读不是单纯的摘抄,着重记录文献的精华以及自己的想法,提高阅读文献的效率和效果。

4)利用好学校的平台

学校图书馆每年都会购买数据库等资源等,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其次,学校不定期会举办各种讲座,其中讲座的主讲人不乏业界大牛,近距离的聆听这些老师的汇报对我们的科研帮助也是很大的。


获奖人介绍


韩苏皖,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硕士共青团员。

学习成就

科研方面:

1.申请并获批了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主题是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探究。

Can New-type Urbanization pave a green way for China? A   prefecture-level investigation》论文Engineering期刊在投。

2.参与撰写

江苏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大数据资源辅助的普查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研究》课题。

3.投稿论文

《新型城镇化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获得江苏省应用统计学会第23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4.作为通讯作者的《机器学习方法的企业贷款违约风险预测》已被《建模与仿真》期刊录用。

实践方面:

   1.2020年参与全国研究生统计建模大赛参赛作品《新冠疫情对我国产业影响的测度研究--基于灰色预测模型》获得全国一等奖。

获奖心得


学习方法:

对于论文:先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对研究的问题有个大致方向以后,就要通过大量阅读该领域里的论文来深入了解这个领域。不能只依赖于常规教材,需要通过论文来了解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对文献的创新之处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思考此种方法可行性以及是否有提升的地方。其他的问题能否运用此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非常积极地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每周或每两周读1-3篇相关的研究文章。读论文时首先要读正文,先读懂论文成果。然后快速看一下摘要和介绍,以此来决定通篇阅读方法论需要精细到什么程度。之后是读引用,这样可以对大环境有一个了解。

对于竞赛:由于专业对代码的要求比较高,我会把比赛前几名的代码拿来学习。学习其对数据处理方法和算法。平时也会注重对代码编写能力的训练。不只停留于看的层面上。然后平时也会拉小伙伴们一起去参加建模比赛。

对未来的规划:增强自己的代码能力和增加数理统计知识,理解透彻算法,做一名不是只会调包而是会创新,有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算法工程师。

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最大的困难是数理知识基础不太好,论文方法看不懂。看不懂的地方会从最基础的开始,如果实在看不懂,就会去问导师。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压力并平衡好科研和生活:

设定小目标,规划日程,坚持执行。每天(或者每周)花两分钟写下当天(或当周)要完成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每天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娱乐,比如看剧、健身。周末可以约上好友出去逛逛,吃吃美食,放松一下。不能总是绷着自己。往往灵感是在自己最轻松的时候获得的。放宽心态,不要和别人做比较,做好自己就好,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那就行了。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趁着还是学生,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去研究,确定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如果遇到困难,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们都是很好的。同时也要放松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获奖人介绍


刘爽,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硕士,中共党员,曾任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院研会学术部副部长。

学习成就

见刊:Asymptotics for ultimate ruin probability in a by-claim risk model(SCI)

接收:Second-order tail behavior for stochastic discounted value of aggregate net losses in a discrete-time risk model (SCI)

获奖心得


学习方法:

1.明确目标:理论还是应用?我觉得这个问题越早想清楚越好,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可以在分别看看两方面的论文,看感兴趣哪一个。决定之后多和导师及时沟通,确定未来的研究方案。

2.注意积累:这一点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杨洋教授,他带领我们从研一开始每周都进行讨论班,特别认真负责,这也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复杂深奥,确实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才可以掌握;另一方面,只有前期有大量的积累,才能在开题和写小论文的时候有想法、有方向。

3.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和科研时间:建议大家在课堂上高效听讲,课程结束花一点时间整理总结(笔记记好),这样,我们只需要在期末考试抽出几天时间复习就好,其他时间就可以全部投入在科研和生活中了。

论文写作经验指导:

认真对待每一篇读过的论文。千万不要读过去,什么也不做,这样无异于白白浪费时间。我们每每读完一篇论文,导师都会和我们一起思考可以改进和创新的点,可以从这些点出发写小论文。先把得到的主要结果整理出来,再丰富整篇论文,由于在完成综述的过程中会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看这些文献也可以让我们发现新的创新点,反过来又可以丰富一下我们已有的结果。

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压力并平衡好科研和生活:

有压力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和朋友出去走走,吃吃自己喜欢的东西,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等,要学会调动自己的激情,人只有在有激情的时候才更愿意迎难而上。另外,平时要养成和朋友同学互帮互助的习惯,每个人都会遇到在某个时期特别忙的情况,这时,可以互相帮带个饭、领个快递等,不仅可以增进友情,还能协调各自的时间。特别感谢我的室友们还有火悦学妹,在生活和工作上帮助了我很多。


获奖人介绍


刘雯婷,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中共党员,曾任研究院学生会宣传部部员。

学习成就

奖项:

1.研一,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

2.参与学院组织活动,获得优秀志愿者奖

3.20209月至12月期间,参加2020全国研究生统计建模大赛,参赛团队队长,获得全国一等奖。

4.202012月至20215月,参加正大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参赛团队队长,获得校级选拔赛一等奖、国赛决赛一等奖

5.20213月,学院民主评议评优活动中获得优秀党员等级。

获奖心得


1.研究生学习需要充分的主动性,提前规划好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被动式学习。规划不是很宏大的目标,就是一小个一小个目标去完成,比如在研一目标为学好python软件或者是某一统计模型

2.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一方面先自己主动解决,通过查询书籍或者百度去找到解决的方法,然后可以记下解决的方法,以便以后忘了重新看;另一方面,可以去请教老师或厉害的同学,多问问,学习他人的方法,学以致用。

3.平衡比赛/科研和生活。总的看,如果要做好科研那肯定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完成,所以在有科研目标或任务时,科研所占的时间要远大于生活其他事物所占时间,做好需要专心致志。所以需要摆正态度,做科研就需要牺牲其他事情时间,但是做的过程如果累了也可以利用一天或半天停下来休息休息。等科研结束,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这时候生活其他事就占主导了。

4.调节压力的方法。散步、跑步或者锻炼都是很好的方式,不能一直闷在寝室或教室里,偶尔做做别的放松放松,也可以看看手机短视频;然后,用抗过去以后的好处鼓舞自己,给自己打气!然后,适当选择自己能承担的任务,抗自己能承担的压力,如果发展自己真的不能坚持了,适时选择放弃也是可以的。

5.论文写作方面。平时开组会需要看各种论文,这时候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去多多熟悉优秀的论文写作方法,学习其中你觉得写的很棒的地方。除此之外,就是适当选择参加学科竞赛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进行实战,然后写的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方式。

6.劳逸结合,才更有动力!

获奖人介绍


郭佳程,政府审计学院硕士中共党员,现任政府审计学院研究生第二支部书记。

学习成就

论文:

1.一篇文章收录在学术会议论文集;

2.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一篇

奖项荣誉:

1.2020学年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2.2021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3.2021年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4.2020-2021学年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学术科研先进个人

课题:

1.独立主持省级课题一项;

2.参与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一项以及审计署项目一项。

获奖心得


感谢老师们的教育、培养,感谢同学、朋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正是有了这些关心我、默默支持与鼓励我的人,我才能获得今天的荣誉。

所获奖学金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莫大的肯定、鞭策和希望。回顾2020-2021学年,心得收获总结如下:

1)学习方法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踏实认真,平日里上课好好听讲,课后模棱两口的一定要及时和任课老师或者同学们讨论解惑,因为每个知识点都是彼此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基础一定要打扎实,这对以后做项目、写文章都是大有裨益的,再就是不管课程易或难,都要认真对待,反映在考试时就是要力争简单题不丢分,难题能写多少就多少(但一定要相关)。

2)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之前其实科研方面的文章进行得不是很顺利,由于数据分析层面的结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指导老师前后几次指出研究结果的偏差过大,最后几乎都要换题目,那这就意味着前期一两个月的工作全部打水漂,在那个时候是比较绝望的,因为牵扯到后面论文的完成进度、投稿时间,甚至可能影响到毕业。所幸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之后的半个月通过不断调试数据,变换计量模型,日以继夜地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才差强人意地抢救回来。

3)论文写作经验指导

其实我也是一直在学习过程中,谈经验分享肯定不够格,就结合自身经历谈几点体悟吧。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每个人看文章的角度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人的意见很可能就是你想不到的点,也有很大概率是可以让你的文章更加精进的,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去理解修改意见的内在要求,不折不扣地去完善,当然如果对方是因为认识不清晰或者存在偏差提出的意见,一定不要畏惧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就当下而言,是没有人比你更透彻地懂你所研究的这个话题的,万不可不假思索地兼收并蓄。还有就是要拥有乐天派的心态,投稿之后被退稿是很正常的,编辑部肯定有不为你知的难言之隐,所以没必要去自我否定,但如果没被退稿,后续一系列的返稿修改程序也是要认真且耐心地对待,切忌疏忽大意,另外大家也要对整个审稿周期的时间跨度有一个心理准备。

4)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压力并平衡好科研和生活

其实自己比较倔,都着做什么事都一定要把它做好。就比如实习时同事让我独自跟某某部门联系沟通,全程跟进某个疑点事项,由于这个审计项目自身的特殊性且少有过往经验借鉴,很多情况牵扯甚多,自己也是刚刚接触,很多时候事与愿违,这时我选择先梳理对方提供的一些资料存在的一些勾稽关系,分别从政策源头和最终落实效果一头一尾两个方向出发,思考可能存在的疑点和落地方法,同时我也很幸运每次遇到困难时,身边就有同事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后续能查出问题首先要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所以遇到压力千万不能自暴自弃,鉴于此,科研和生活之间其实并非对立关系,适当规划好每个阶段奋斗的方向,从如何开篇以及最终可能会产生的效果两个角度相向思考,你的视野会宽广很多。

获奖人介绍


胡锐强,政府审计学院硕士 ,共青团员。

学习成就

1.论文:

商业会计发表一篇,财会通讯录用一篇

2.课题:

主持研创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若干

3.奖项:

2021年国家奖学金

获奖心得


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首先在这里感谢每一位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领导以及鼓励过我的好兄弟们,在他们的支持下我才取得了这项荣誉。其次我想谈谈过去一年的几个珍贵记忆片段。

第一段记忆的内容是宿舍的辩论。为了能够呈现出较为精彩的课堂汇报,室友之间互相修改PPT内容、模拟汇报和点评几乎是我们每周的固定节目,对于不一致的观点只能进行反复的辩论,能否达成一致意见并不重要,加深对每一门课的理解才是关键的,这也是宿舍四人都能名列前茅的原因。

第二段记忆的内容是老师的教导。能够遇到贾云洁老师我感到非常幸运,老师对我们做学术的态度有着高标准和严要求,同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机会,我们亲身参与的每一项课题、用心撰写的每一篇论文都与个人兴趣和硕士毕业论文息息相关,我也因此夯实了科研写作的基础。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撰写小论文时,生病的老师仔细看了文章的每一行并发来详细修改意见,老师对我如此用心认真,作为学生自然要主动求知、积极求教。

第三段记忆的内容是实习期间的通勤。我在浦口区审计局实习的半年里,审计组的领导们对我很好,上班会接我到项目点,下班再送我回学校,每天通勤的一个小时里我经常拿着文献询问领导们的见解,我就这么在路上纠正了许多错误观点,完成了几篇论文的修改。

最后我想对学弟和学妹提一些建议,两三年的研究生很短,想做出成果很难,但是请不要躺平摆烂,即使理想和现实有差距,也要正视差异,脚踏实地,乐观向前看。


获奖人介绍


郑玮,政府审计学院硕士共青团员,曾任政府审计学院宣传部部长助理。

学习成就

科研成果方面:

1.主持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2021

2.参与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建设审计署20202021年度重点科研课题,20SJ04001,2020

3.发表论文《对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协调作用的思考》和《推进国家审计人员知识共享的对策》;

4.参加“2021年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学术年会并参加汇报,论文入选论文集;

5.参与《审计沟通》、《审计学基础》教材编写、教材编写。

获得奖项:

1.国家奖学金;

2.优秀学生会干部;

3.学业奖学金三等奖;

4.参加高举旗帜跟党走,弘扬五四献青春视频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获奖心得


一、 多读文献。

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自己方向、题目还没有确定下来,读文献是漫无目的、浪费时间的。其实很多好的点子、好的方向都是在文献阅读中自然形成的,无论是谁都不能够在没有充分文献阅读的情况形成一个好的思路。看得多了自然就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面研究了。

二、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交流。

对于我来说,是我的导师带领我走进了学术的大门,并在我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同学们毕业都需要发表一篇小论文,建议同学们有时间了就去动笔,多多去写,写完再请老师指导,反复修改,这样对自己写作的思路逻辑性、语句运用都有提高;还有就是一定要定期积极主动地和导师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灵感。

三、协调好科研与生活的时间。

这两方面并不冲突,并不是说做好科研就得牺牲自己的生活,也不是说选择认真生活就注定科研上没有成果,无论是科研还是日常生活其实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建议就是可以对自己的科研进展上进行简单的规划,但不要把计划安排的太慢,要有一定的机动时间,没有完成也没有关系,对我而言,做计划只是一个提醒我有哪些事情该做的方法,并不是说一定要今天完成哪些内容,心里有数就可以。


获奖人介绍


邹艳红,政府审计学院硕士中共党员,曾任政府审计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纪检委员。

学习成就

一、论文:

1.《政府审计能促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吗》,第一作者,财会通讯,第21期 ;

2.《领导干部资源环境审计对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郑石桥,财会月刊,第18期;

3.《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本质》,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郑石桥,会计之友,第12期;

4.《异常审计收费会影响财务审计重要性水平吗?——以事务所类型为调节变量》,第一作者 ,财会通讯;

二、参与及主持课题情况:

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研究(编号19JZD027);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编号19JHQ066);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制度研究(编号:20FJYA001);

三、学术会议及奖项

1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财经创新实践大赛暨第六届高校研究生审计论坛;

2、第五届生态文明审计理论创新发展研讨会;南京审计大学第六届高校研究生审计论坛优胜奖

获奖心得


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每个人不是刚开始什么都会的,成长和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需要善于借力,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我遇到很多问题,不是基础计量知识不扎实,就是概念理论研究不懂,这种时候,与其自己瞎捉摸,不如去请教老师和有经验的师兄师姐,明确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很幸运,我有一个时刻都能秒回问题的导师--桥叔;耐心解答疑问,隔段时间会检查询问进度的师兄师姐,还要一群可爱的,同样热爱学术的师妹。他们让我觉得写论文,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件快乐充实且有意义的事情。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一、保持热爱,享受科研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要乐于探索,积极思考并善于与老师同伴交流。比如,我之前在写一篇论文的时候偶然接触到GTFP这个概念,就对它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主动找导师进行讨论其在国家审计领域的运用。虽然数据搜集和处理的过程真的很痛苦,但看到最终的成果,就会有浓浓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时刻保持求知的欲望,不断提升自我。这是我从之前实习单位的老师身上学到的经验,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该对生活和工作抱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的提升自己,充盈自己。

三、明确目标,高效轻松学习。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前提下,给自己设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高效率,踏实完成。同时,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只有学习,在高效完成当天的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调剂和丰富生活。


责任编辑:翟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专访2。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