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科研的征程中,研究生群体正面临着来自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为助力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困难,构建积极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5月16日,“红柚e站”辅导员工作室携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党支部,邀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曲海涛老师在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412党员活动室开展了“心灵护航 轻装前行”心理沙龙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于研究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旨在“助力科研启航,守护心理健康”,采用知识科普、互动体验与专题交流相融合的创新形式,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温暖且实用的心灵疗愈之旅。学院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
从失眠到解压,科学应对身心困扰
活动伊始,曲老师以研究生群体中普遍的失眠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理论,深入剖析了失眠的成因。他指出,失眠不仅是生理现象,更是心理状态的外在“报警器”。科研压力、人际焦虑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等显性诱因虽直接刺激交感神经,但真正持续侵蚀睡眠质量的,往往是潜藏于内心的“无意识心理冲突”。这些未被察觉与处理的情绪,在深夜独处时更容易浮现,迫使大脑保持警觉状态,进而干扰正常的睡眠过程。
曲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在讲解过程中,曲老师巧妙地与同学们进行互动,鼓励大家分享自己失眠时的感受和经历。同学们积极参与,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扰。在耐心倾听后,曲老师针对性地提供了多种缓解失眠的有效方法。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如深呼吸、蝴蝶拍等有助于放松身心的具体技巧,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些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让同学们认识到,缓解失眠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行为改变,更是对自身心理和生理机制进行科学调节的重要过程。
减压催眠体验,在声音中找回平静力量
在对失眠问题有了深入理解与探讨之后,曲老师顺势将活动引入催眠体验环节。他以轻柔舒缓的声音为引导,带领同学们闭上双眼,逐步放松身体的每个部位,从脚趾到头顶,从肢体到心灵,一点点地引导大家进入深度放松的状态。在短暂的几分钟里,同学们沉浸于这种平和的体验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催眠所带来的压力缓解与疲惫释放。曲老师还特别强调,同学们可以尝试将正念练习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在科研与生活的压力下接纳自己的情绪波动,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
直面科研压力,构建健康导学关系
针对科研压力与导学关系,曲老师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深入剖析科研压力成因,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减压技巧与自我调节方法,鼓励同学们尝试寻找平衡点,将科研压力巧妙地转化为持续前进的动力,保持良好心态。
同学们认真聆听曲老师的分享
在谈及导学关系这一重要话题时,曲老师也分享了一些构建健康导学关系的策略,他强调相互理解与尊重在导学关系中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以积极态度与导师沟通,清晰表达自身需求与期望,同时也倡导导师关注学生需求,给予必要支持与指导,推动双方在学术与职业发展上实现共同进步。
活动最后,曲老师也给同学们送上了诚挚而美好的祝福。在热烈的掌声中,持续一个半小时的活动圆满落幕。这场关于心灵成长的思考与实践,正在每一位参与者的科研生活中悄然延续。
曲老师给大家送上美好祝福
党建引领,打造有温度的人才成长生态
学院始终将心理健康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次沙龙既是博士生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党建活动的创新实践,更是学院构建研究生全方位支持体系的积极探索。通过此次活动,支部希望打破“心理问题等同于脆弱”的固有偏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使积极寻求心理帮助成为科研工作者面对压力时的智慧且勇敢的选择。
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学术道路上的种种挑战,秉持坚定的信念继续在科研领域深耕探索,努力追逐自己的学术理想,践行学术报国初心,以更强担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图文:李沂泽
审核:吕蔷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