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名医传承党支部书记叶放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中医大课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紧紧围绕新时代为什么传承发展中医药、如何传承发展中医药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维护人民健康根本任务,对新时代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国医大师周仲瑛名医传承党支部,为落实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实施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在“深化实践育人”方面下真功夫,支部书记叶放与支部吴勉华教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11位老中青党员同志一起,重点打造国医大师周仲瑛“党建+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学术传承团队教育服务品牌,以“大师精神-学识双传承”为党建目标,创建了“红心融合匠心,党建引领传承,支部带动团队”党建工作思路,以传承人才培养、传承科研学术创新、传承医疗服务等“三传工程”为抓手,探索出医教研一体化名医学术传承新模式,形成了“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团队骨干每年赴各地开展学术报告、科普讲堂超百场,受众人数超过万余人次,有力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双提升”迈向新的高度。
2025年初,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举办 “中医大课堂”系列专题讲座,支部书记叶放于2025年5月13日、20日晚,以“学好中医九论”为主题担任主讲专家,通过“理论阐释+案例解析+经验分享”的立体式教学,从九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在恩师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指导下如何学好中医的个人经验。两次讲座的现场听众包括来自各地基层医院的中医师、研究生、中医爱好者等百余人次,线上听众达2134人次。
2025年5月13日,叶放教授围绕“医道无穷、医术-医理-医道三层次论”、“中西医医学思维差异互补论”、“治病要讲理,源于《黄帝内经》论”和“吃透教材,再读经典论”等四方面理论阐述了中医学习的困难与坚持的重要性、医术、医理与医道的关系、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及教材研读结合中医经典学习的价值。他指出,中医学习是医术、医理、医道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需坚持经典研读、多多临床实践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才能逐渐达到“大医精诚”的境界。
2025年5月20日,叶教授从“审证求机,活化辨证论”、“法外求法辨治失眠论”、“处方并非唯一正确答案论”、“过胖过瘦都是病,瘦人多火论”以及“病机十三条内涵气为一元整体观论”五方面理论展开阐述,并通过列举若干典型临证案例将理论生动化、具体化。他指出,“医道无穷,年轻中医学者千万不要过早形成思维定势;不断感悟中医面对生命现象的基本思维及原理,不断超越自我,避免误入歧途”。进一步提出“坚持读原著,医道就在原著之中:要善于以患者为师,以前医为师,以名医为师”,提出“古今中外无神医”“读书是最好的处方”“运动是最好的疗法”“外求的效果必有边界,内求的效果可能无限!” “医学不能只关注肥胖,过胖过瘦都是亚健康状态,必要时都应治未病”。讲座中,叶书记多次援引恩师周仲瑛教授“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的成才金句,并结合自身三十载从医从教经验,凝练出“学问之道求其放心,康养之道恬淡虚无,为医之道至精至诚”的执业箴言,引发青年中医人对职业使命的深度共鸣。
叶教授的两场讲座以 “党建引领学术传承” 为主线,将周仲瑛教授的“大先生”精神贯穿始终,既展现了支部“红心融合匠心”的党建特色,更搭建起高校与基层中医药工作者的学术对话平台。讲座内容丰盈充实,字字珠玑,尽显其对恩师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承、实践和感悟。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讲座不仅破解了中医学习中的理论困惑,更提供了“从经典到临床” 的实践转化路径,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注入了新动能。
今后,国医大师周仲瑛名医传承党支部将继续丰富“党建+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学术传承团队教育服务品牌内涵,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常态化开展科普宣传、学术讲座、临床带教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活动,为培养“至精至诚”的中医药传承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支部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