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图片_20211107232456.jpg
注释
①怀:是思念、把心安在那里。
②德:仁里、德邻的处所。
③土:土地财产。
④刑:典型
⑤惠:恩惠,别人对自己给予好处。
译文
孔子说:一位求道的君子,他心中思念住在有仁德人聚集的处所,向仁德的君子请益学习,积极进德修业,并随时防范恶习的沾染。而小人所想的,却是处所的田地财产,有什么利益。从另一方面来说,君子对于自己的行为,时常惦记着如何实行,才能合乎圣贤的典型。而小人做事却只想到自己有没有受到恩惠。
君子、小人的行为差别很大,原因在于他们的心追求不同。而这种追求,显然是价值观的体现。人人都去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美德和仁义,才有可能成为君子;如果追求个人私利,就会堕为小人。孔子这里是在提醒我们,一个人,应该建立正确的、对社会和民众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微信图片_20211107233112.png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六艺:指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感 悟
志于道:确立生命的目标
道是宇宙生命的终极真理。宇宙的形成,属于天道。人的切身问题,是人道。无论是人道还是天道,都是高远的理想,是现在的人们还无法达到的境界。因此孔子说人生的第一件事,就在于立志。所谓“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人的立志不妨高远一点,难以达到,这一生才有奋斗的动机。
据于德:找准做事的依据
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据于德,即是要以道德为根据。如果说“志于道”是望向远处的眼光,那么“据于德”就是人生奋斗的底线。人可以一事无成,但起码不可丧失道德。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可久享。为了道德良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做事法则。
依于仁:理顺待人的态度
人有志向,也有道德,所做的事才真正显出其价值。做事要顺利,还应该注意人际关系。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当然,只是依于仁还不够,还需要依于“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依于义,是说人不应有害人之心,取之予之,都应合乎义理。依于礼,是说礼多人不怪,唯有礼貌的人能得到他人尊重。依于智,是说与人交往注意吸收他人智慧,自己也不能浪费别人时间,让双方的交往流于肤浅。依于信,是说人无信不立,唯有以诚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厚待。
游于艺:寻求内心的丰盈
游是遨游之意。“游于艺”可以回归到“至于道”,因为知识与艺术的目的,正在于探寻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现代社会,“天道”大约可以相应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人道”大约相应于各种人文学科。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一种精神生活,培养的是一种人文素养。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走出迷宫;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一切一切精神生活,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志于道而据于德的人,知道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同时遵循内心的守则,不逾越道德的界线。依于仁义礼智信,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左右逢源,到处都是贵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