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党支部组织智库专家热议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25-03-19 13:51:02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已于2025年3月4日至3月1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作为人民参政议政的关键渠道以及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全国两会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关注。坚定信心启新程,鼓足干劲谋发展。

两会期间,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党支部组织校内专兼职专家就“两会”热点问题进行系列研讨,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智库专家谈两会”栏目,共推出17篇理论文章(其中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的理论文章《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主要观点发表于3月6日的《新华日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摘取17位专家部分观点分享如下:

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博导成长春指出,“主动作为”核心在于“主动”二字,要求江苏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使命感,不等不靠,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协同联动”强调江苏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在区域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1

扎实推动江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所所长、南通大学商学院教授陈晓峰指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和制造大省的江苏,应牢记总书记嘱托和期望,进一步对标找差、扬长避短,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展现江苏作为、贡献江苏方案。

积极营造“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 健康成长的高质量政务服务环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区域治理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宋超指出,在全球AI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需求突出的背景下,如何积极帮助“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尤为重要,需要做到政策精准化:靶向破解企业痛点;服务高效化:重塑行政流程;资源整合:构建赋能型生态;法治护航:建立包容审慎监管。

图片3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陈长江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江苏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近年来深入推动“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构建了覆盖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形成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政策支持。但同时业面临技术应用不深、生态不协同等挑战。

‘新’而行:江苏打造创新-产业-生态三位一体新质生产力高地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金飞指出,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新要求,江苏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引擎,扛起“创新融合引领者、未来产业开拓者”的使命担当,并借鉴长三角协同经验及杭州“六小龙”模式,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瞿锦秀指出,文化发展作为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应深入贯彻两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江苏新实践。

以创新之笔绘就绿色城乡新图景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周晶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党中央对江苏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高度重视。在深入学习总书记对江苏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后,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城乡融合三大核心领域,江苏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紧抓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优先的战略路径;明确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战略任务。

构建融合发展战略,承担“挑大梁”历史重任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特聘教授王英利指出,面对总书记要求和重大发展战略叠加,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常态和国内发展新阶段,如何在协同联动和深度融合上抓住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江苏有必要将三大战略做进一步深度融合,构建起三大战略融合发展战略。江苏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便捷的交通网络,这些优势为实施新的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 赋能经济大省新赛道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系主任、副教授,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组部博士团挂职)叶磊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为更好促进省内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创新驱动、政策扶持、生态优化三个维度发力,力争涌现出更多创新型企业,更好支撑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期盼。

应对贸易壁垒新趋势 精准发力稳外贸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通大学商学院教授马飒指出,近年来,随着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保护的政策工具出现了新变化。碳关税逐渐成为出口新壁垒,数字贸易限制措施不断兴起,新能源领域的贸易限制日趋加剧。贸易形势多变的背景下,应对好全球贸易壁垒新趋势,是实现外贸稳定发展的关键。

经济大省“挑大梁”使命的实践路径与南通担当的思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孙攀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结合南通市在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以及AI产业蓬勃发展的实际,以全局视野强化责任担当,这是经济大省的使命;创新驱动与产业深度融合,这是挑大梁的着力点;以开放协同服务发展大局,落实国家战略。

努力打造共同富裕“江苏样板”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职)刘峻源指出,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城乡发展较为均衡的省份,江苏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立足新发展阶段,江苏需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效率与公平,通过“四个协同”构建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图片2

经济大省江苏粮食安全新路径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农业农村所所长童霞指出,作为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江苏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先进的科技资源,在推动粮食安全发展进程中,应该强化科研育种,提升种植单产;改造渔业设施,打造水中粮仓;保护培育森林,拓展食物资源;普及全谷知识,推动产业发展,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与巨大潜力。

打造“三大平台”,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产业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南通大学商学院教授胡俊峰指出,江苏既是制造业大省,又是科教大省,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须从创新源头着手,在关键环节发力,以制度创新突破,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生动画卷

南通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波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近年来,江苏推动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更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议从着力打造农业现代科技、持续优化农村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宜居品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绘就江苏乡村全面振兴生动画卷,践行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盼。

守好国家水安全的“生命线”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教授,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陈为忠指出,江苏是江淮水网的主体,拥有本地与过境水资源量9812亿立方米,沿线地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的生命线未来,江苏要以国家和江苏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为契机,以水安全统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守护好国之重器

深化跨区域产业协同,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布局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讲师孟越男指出,江苏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深化产业跨区域协同,既是融入国家战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提升自身区域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与突破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优化产业链分工协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跨省产业园区建设完善要素流动机制。


责任编辑:冯美红
两会期间,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党支部组织校内专兼职专家就“两会”热点问题进行系列研讨。
党支部共有中共党员8名,均为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服务江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