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三项课题获立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我院共有3项课题获得立项,涵盖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及西部项目等类别,立项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
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 |
|||
涉及学科 |
课题名称 |
申请人 |
类别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世纪以来关于马克思生态思想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 |
张宁 |
一般项目 |
中国历史 |
东亚通鉴学比较研究 |
张璐瑶 |
青年项目 |
民族学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空间建构研究 |
耿宇瀚 |
西部项目 |
课题申报经验谈:
张宁:
申报项目既依托长期深耕的积累,也需精准把控申报各环节。一是选题有新意,是项目获得认可的根基。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学科前沿,规避重复研究的选题。二是论证有逻辑是说服评审的核心。为每个部分设定清晰的逻辑节点,如以数据印证研究问题的紧迫性,用学科理论夯实研究设计的可行性,确保论证环环相扣,凸显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三是前期有积累是项目申报的底气。申报时,将前期研究成果与本次项目深度衔接,既体现研究的延续性,也向评审展现完成项目的能力与条件。四是细节把控是成功的关键加分项。申报中逐字核对申报书格式,保障图表规范、引文准确,反复打磨选题说明与创新点,以精准简洁的语言凸显项目价值,以细节完善提升申报材料的整体质量。
张璐瑶:
扎实的前期研究是成功的基石,这不仅需要有足够分量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更要求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唯有如此,才能让课题显得 “有底气”,体现出研究的延续性和可行性,避免给人 “空中楼阁” 之感。同时,学术研究并非“书斋里的学问”,要将研究视野从一国一地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中,以宏观思维赋予课题更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在撰写申报书的过程中,需秉持多思多改的态度,重视并吸收专家及各方的修改意见与多元思路,通过反复打磨提升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最为核心的是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聚焦他人未曾研究或很少涉及的有价值的问题,唯有这样才能凸显课题的独特学术贡献,从而更易获得认可。
耿宇瀚:
首先要重视选题,要将研究现状、现实需求、政策导向以及个人积累有机地融合起来,一定要对课题深入思考后再进行选题。确定好选题后,就要对相关研究内容深入地梳理,研究脉络要清晰,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及创新点。在此基础上扩展自己的思路,可以在思考中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这样把自己研究的内容和逻辑体系梳理清楚,接下来把研究的框架内容搭建起来。做好前期准备之后,开始写申报书,要始终注意各部分是一个整体,选题说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有逻辑关联,不能太散。研究内容是其中的核心,在申报书修改中要不断地打磨框架结构,形成逻辑紧密的体系结构。祝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感谢学校和学院在申报过程中给予的各种辅导、鼓励和支持。
(文:丁笑飞,审核:钱容德,终审:范映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