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真理 感召后人
——诵读红色家书 夏明翰
宣讲人:文法外语系教工党支部 尹瑛
家书,多么温暖的名字,饱含着浓浓的亲情,而红色家书留给我们的更是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在革命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告别家人走向战场,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在慷慨就义的阴森前夜,他们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化作一封封感情真挚的家书,留给我们无比珍贵的财富。今天,我们一起诵读的是革命志士夏明翰的家书,虽然那些过往很悲苦,那些回忆很心酸,但我依旧愿意和你一起去见证那些背后、那些所为人知、所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夏明翰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培养的湖南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他领导了长沙地区的工人运动,并且在农民运动中担任农运部部长。一九二八年春天,夏明翰化装成商人,秘密地来到武汉进行工作。当时,正是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勾结在一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被捕了。
敌人把夏明翰关进监狱,先是劝他“投降”,说什么只要他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就一定不会亏待他。夏明翰说:“我可以牺牲我的生命,但决不放弃我的信仰!”于是敌人用尽各种刑法,把他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可是,对于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夏明翰,皮肉的痛苦不能动摇他革命的坚强意志。回到牢房,他忍着伤痛,用敌人给他写自首书的半截铅笔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三封信。后来,这历经曲折传到亲人手中的三封家书原件被国民党查获并烧毁,但夏明翰那血泪写成的诗一般的语言却始终铭刻在亲人的心中。
给母亲的这封信是这样诉说的:
亲爱的妈妈:
你用慈母的心抚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典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
爷爷骂我、关我,反动派又将我百般熬煎。亲爱的妈妈,你和她们从来是格格不入的。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锄奸。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援。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在给一直支持疼爱自己的母亲写的这封告别信中,既有他对母亲的拳拳之心,也体现出他甘为革命牺牲的崇高精神。他很担心自己牺牲后母亲因失子之痛而伤心,在信中恳请母亲“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要看到前途和光明。
夏明翰出生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祖父和外祖父都曾是清朝的进士。在夏明翰的成长过程中,母亲陈云凤对他的影响很大。陈云凤是一位传奇而伟大的女性,她为中国革命奉献了夏明翰、夏明衡、夏明震和夏明霹四个优秀儿女。她不仅知书达礼,思想开明,还善诗文,经常给儿女们讲些古典小说中的侠义故事和爱国志士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实际上成了孩子们走向革命的启蒙老师。在夏明翰与他的封建家庭决裂的过程中,陈云凤是他坚定的支持者。毛泽东曾高度赞扬“夏明翰有一个好母亲”。在儿女相继牺牲后,夏明翰的母亲没有悲观失望,而且赋诗安慰、鼓励过度悲伤的大女儿夏明玮:
雁断何须添烦忧,自有旌旗映红楼;
好护瑶琴弹旧曲,莫将凤纸写离愁。
战地亦有家书,铁汉亦有柔情,
君愿金戈铁马冲霄汉,怎可举足双亲共高堂?
中国人都是性情之人,中国自始至终都是唯情至上。而对于夏明翰,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写下一封封家书,给家人留下一些思念的余温,去告慰那些实在舍不得离开但又不得不离开的亲人。虽然家书的原迹已被销毁,那家书中直击心灵的字字句句,就义前那一幕幕让人动容的情节,都镌刻在战友的心里,而今为我们所知。
在审讯中有这样的情节:
一个杀气腾腾的反动军官问夏明翰:“你姓什么?”夏明翰镇定地回答:“我姓冬。”那个军官一听,生气地说:“什么,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夏明翰冷冷一笑说:“这是跟你们学来的。你们从来都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卖国说成爱国。照你们的做法,我姓夏当然应该说成姓冬。”那个反动军官又问:“你的家在哪里?”夏明翰的声音越来越高,说:“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我在问你,你们的人都在哪里?”夏明翰听了,狠狠地盯了那个军官一眼,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那个军官气得要死,但他还不死心,又问夏明翰:“你多大年岁?看你这么年轻不想多活几年么?”夏明翰白了他一眼,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说完,把嘴一闭,再也不说一个字。
在夏明翰被押赴刑场的时候,他依然昂着头,挺着胸,一边大步往前迈,一边高唱《国际歌》。敌人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然后夏明翰用戴着铁铐的双手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不朽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年仅28岁的夏明翰永远地走了,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他那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气壮山河,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同时也激励着当代青年不断奋进。而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在这份红色下成长。
在我学生工作的岗位上,曾经有党员学生这样问我: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丰厚,生活美好,为什么还要学习党史、缅怀先烈,做这些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有这样的疑问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红色教育是一种对文化传统向心力的回归,更是当代人人文精神的一种重建。无数先烈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用先烈们的热血筑成的,我们的自信心是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为我们撑起的,我们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坚持和传承共产主义信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中国的红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就是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的价值所在。
一封封感人肺腑的家书,处处折射着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信念。信仰如山,仰之弥高,历久弥坚。一封封生死离别的家书,处处彰显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情怀。忘我如山,虽有万重,巍然不动。一封封催人奋进的家书,处处凝结着共产党人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如水,纵遇千阻,不舍昼夜。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纪念,扣住我们的初心;阐述成就,是为了激发斗志,扛起我们的使命。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踏着先烈们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