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交代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主要基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塑造健全人格,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案例简介
学生小张,女,来自宁夏固原六盘山区,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生。父亲因病早年去世,由母亲一人抚养该生及其妹妹、弟弟。该生母亲年过五十,文化水平低,患有慢性疾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微薄,家庭经济贫困。受家庭状况影响,该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且自尊心较强。小张虽刻苦学习,但因基础薄弱,大学一年级连续两学期均有3门及以上课程成绩不合格,学业问题给其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性格更加自卑内向。大学二年级时,该生母亲由于长期劳累,突然病重,使原本不幸的家庭又雪上加霜,在此情况之下,该生有着情绪不稳定的表现,以致于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到了期末考试,为了能够考试通过,该生产生了作弊的念头,在考试中,作弊行为,被监考教师当场抓获,成绩取消,给予处分。此后,小张情绪非常低落,甚至有崩溃的表现,对未来充满迷茫和焦虑,一心要退学。
三、具体举措
该案例反映的是家庭经济困难生,因家庭变故、学业困难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发生了违纪行为,产生了诚信的问题。
有鉴于此,“亦师亦友”辅导员工作室,召开了关于小张同学问题的研讨会,辅导员、心理教师根据小张同学的目前表现和状况,对该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况进行了研判和诊断,进而给予对症下药,其意在助力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塑造其乐观向上的人格。
(一)暖心倾听,疏导情绪,开展有“温度”的诚信谈话
基于该生情绪波动,如不及时宣泄,就会决堤崩溃,此时,辅导员应充当学生负面情绪的“蓄水池”,只作为一名倾听者,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共情其承受的压力和困难。通过耐心疏导、陪伴倾听、共情理解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其考试作弊的根本原因是自卑心理和压力过大。鉴于此,工作室积极组织心理老师介入,首先,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谈心谈话尽力疏导情绪,疏解压力,告诉该生犯错后懊悔和自责是每个人的正常反应,但更重要的是勇于承认错误,任何人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犯错;其次,心平气和地指出考试作弊是违纪和失信行为,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处分,使其意识到违纪行为的严重性,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辅导员通过“五进两访一提升”工作,循序渐进的开展与该生的谈心谈话,在谈心谈话之时穿插古今中外的诚信小故事,通过一个个诚信小故事的讲述,在潜移默化之中,该生将明白和懂得诚信的价值和意义。
(二)助学筑梦,铸魂扶志,落实有“力度”的诚信教育
当辅导员得知该生因母亲突发重病,加剧了家庭贫困之后,积极向学院资助中心反馈,并多方寻求帮扶办法。经过辅导员与学院资助中心共同努力之下,该生获得了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金以及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保障了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缓解了家庭经济带来的压力。通过资助帮扶,让小张感受到了来自国家、社会、学院的关心和温暖。工作室积极开展了“榜样在身边”和“筑梦、助学、铸魂”等系列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该生,用身边人鼓励该生,帮助其自信自立,知恩感恩,树立人生目标。将资助扶贫与立德扶志相融合,将资助育人与诚信教育相统一。
(三)学业互助,朋辈帮扶,实施有“深度”的诚信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要帮扶其学业上实际存在的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首先,辅导员为该生分析了课程考试未通过的原因,以此,找准学业的薄弱点,制定帮扶方案,避免了帮扶的无的放矢。其次,辅导员与专业课程教师联动,任课教师结合小张目前的学习现状,为其提供学习方法并指导学习,缓解其学业上的畏难情绪。最后,开展学习兴趣班,使其与同班同学共同探讨学习上的问题和难点,这样既发挥了同学帮扶的作用,更加培养了其学习兴趣,这样使帮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帮扶过程中,辅导员、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和感召着学生,扮演了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双重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诠释了诚信的价值和意义。
(四)发掘兴趣,树立自信,助力有“亮度”的诚信人生
为了帮助该生走出自我封闭圈,远离自卑,树立自信,辅导员在与其谈心谈话之时,发现了她的的兴趣爱好,该生好静不喜动,她喜欢各棋艺类活动,如象棋、五子棋等。为此工作室组织了象棋和五子棋等棋类比赛,鼓励她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她表现的游刃有余,由沉默寡言,变得与同学们有说有笑,还时不时的指导他人。此外,开展了文体活动,鼓励和引导该生参与,通过活动,加强了她与人交往交流,树立了自信,敞开了心扉,使之认识到了诚信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案例反思
经过近一学期的持续关注,发现该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生了极大转变,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喜欢与人交往交谈,生活中有说有笑,作息有规律,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在学院的心理情景剧大赛里她积极主动要求本色出演,并获得一致好评和称赞。
回顾此案例,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又因考试挂科,引发了考试作弊,产生了诚信问题,因此,工作室召开了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工作会议,并进行了深度的反思。
(一)加强思想引导,夯实诚信之基
作为高校辅导员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其重要工作之一,让学生深知“诚信为本”的重要性,把诚信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有效的诚信教育机制,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微信推文等线上线下宣传诚信教育,让学生知道作弊产生的严重后果,在其内心深处构筑诚信考试的心理防线,让学生对考试作弊有所畏惧,守住“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夯实诚信之基。
(二)加强心理疏导,护航诚信之心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生,不仅关注经济上的贫困,更应该注重心理上的困难。学生在受到违纪处分后,焦虑不安、恐惧、恍然不知所措等情绪会更加严重。作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这一角色,充当心理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护航诚信之心。
(三)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诚信环境
学风影响着校风、考风和班风,考风则将反作用于校风和学风,显然,良好的学风,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从而形成诚信的考风;反之,则不言而喻。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之中至关重要。加强学风建设是辅导员重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工作室将多措并举,加强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风。
(四)加强家校合作,助力诚信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完成人才的培养。诚信教育同样需要家校合作,在家校的合力之下做实诚信教育。在家长的参与和督促之下的诚信教育,会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到诚信的价值和意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