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科学家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9月5日上午,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师党员20余人赴濮阳县白堽乡孙健初故居纪念馆,开展“传承科学家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党总支副书记张建莉带队。

走进故居,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仔细参观了馆内陈列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及实物展品。通过参观,大家深入了解了孙健初先生为中国石油工业奉献的一生:他是首位跨越祁连山的中国地质学家,探明并开发玉门油矿,建成中国首个石油工业基地;作为中国石油地质奠基人,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人才,更为中国石油事业的规划贡献了诸多智慧。孙健初先生在求学、工作与生活中所展现的精神,为青年一代留下了宝贵财富。
孙馆长为大家动情讲述孙健初先生“骑驼祁连、首探玉门”的壮举:1937—1939年,他带领驼队三越祁连山,完成中国第一条石油地质剖面;1941年,在海拔三千米戈壁打出“老一井”,终结中国无油可采的历史;1950年,他抱病主持编制《全国石油地质普查方案》,为克拉玛依、大庆后续发现奠定理论根基。展柜里,先生使用过的罗盘、磨毛的地质锤、发黄的《石油地质学》手稿,让老师们驻足凝思,仿佛触摸到“国脉所系,吾辈之责”的滚烫初心。

“孙先生28载以荒野为家,以石油为命,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写进五星红旗。”孙馆长动情指出,“今天的实验室、讲台,就是我们的祁连山、玉门矿。传承科学家精神,就要把红色基因注入课堂,把论文写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火热实践中。”
在交流环节,青年教师史园园说:“我研究储运,过去总觉得基础理论枯燥,今天看到先生用算盘计算储量、用骆驼运送设备,才懂得‘爱国’不是抽象口号,而是把最难啃的骨头留给自己。”
活动最后,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为新起点,把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